本报讯(马苗苗)做好未成年人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守心”工程。近年来,武安市人民检察院在“检爱·扬帆”未检品牌引领下,将司法社工深度融入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体系,充分借助专业力量,实现精准帮教,有力推动“六大保护”深度融合。
司法社工是链接司法程序与失足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的关键纽带。该院通过委托司法社工履行社会调查、分级帮教、家庭教育指导、回归支持四大核心职能,全面剖析涉罪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行为动因及再犯风险,同时整合家庭教育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正、技能培训、公益实践等多元手段,建立从行为矫治到升学就业、社会融入等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体系,形成“检察决定—社工执行—社会融入”全链条协同帮教模式。目前,该院与2家社工机构建立合作,组建一支由7名专业社工、29名志愿者构成的专业化帮教团队,并初步建立起“1名检察官+2名司法社工+1名志愿者+1个家庭”的结对帮教模式,累计为8名涉案未成年人建立“一人一档”个性化帮教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犯罪治理工作统筹协同,夯实社会支持体系根基,该院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在武安市委政法委统一部署下,联合13家单位出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分级干预实施办法(试行)》,建立了三级阶梯干预体系,明确了司法社工的角色定位。该办法明确了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引入司法社工全流程参与有严重不良行为和涉罪未成年人的帮教矫治工作,解决事前发现预警难、事中精准帮扶难、事后重复治理难等问题,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的一体协作。
针对办案中发现的普遍性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当问题,该院联合司法社工、家庭教育指导师等专业力量,创新开设“检爱·扬帆”家长学校,设置“亲职教育工作坊”“家庭关系修复课”等6大课程模块,通过“个案指导+团体辅导”形式,已为6个家庭开展亲子沟通训练。今年,该院创新推出的“家长学分制”管理,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附条件不起诉考察标准,推动4名家长完成系统培训。
“司法社工的专业力量,让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从‘案结事了’走向‘全域预防’。”武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万庆介绍,该院将进一步深化与社工机构、学校、社区等单位的合作,整合各方资源,不断优化“检察官+司法社工”工作模式,为未成年人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司法保护,助力他们向阳而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