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的“玉衡”,都可干些什么? 从古代用来校准天象的“璿玑玉衡”,到如今藏于芯片中的“火眼金睛”,名为“玉衡”的智慧结晶将帮助我们探索未知。近期,清华大学方璐教授团队研制出全球首款亚埃米级快照光谱成像芯片“玉衡”,这枚仅2厘米宽窄半厘米厚的小芯片,打破了光谱分辨率与成像通量无法兼得的百年瓶颈。它究竟藏着多少逆天本领,能在哪些领域掀起变革? 天文观测:给宇宙恒星拍“集体快照” 传统光谱仪观测恒星如同逐个抄写笔记,效率低下,给银河系千亿颗恒星做光谱普查曾需要数千年。“玉衡”就像宇宙级的高速摄影师,每秒能捕捉近万颗恒星的完整光谱,700毫秒内就能完成2000多颗、单次快照能捕获5600颗恒星的完整光谱,将银河系巡天周期大幅压缩至十年以内。它凭借0.5埃的超高光谱分辨率,能捕捉恒星光谱中最微弱的吸收线,就像精准识别每颗恒星的“指纹”,未来搭载卫星后,还将绘制出人类前所未有的宇宙光谱图景。 暗物质与黑洞研究:解锁宇宙终极谜题的钥匙 暗物质和黑洞如同宇宙中的“隐形玩家”,难以直接观测,而光谱数据是追踪它们的关键线索。“玉衡”的高灵敏度能捕捉到暗物质引力透镜效应引发的光谱畸变,就像通过水面波纹寻找水下暗流。对于黑洞,它可精准分析吸积盘的光谱变化,还原物质被吞噬时的物理过程。这枚芯片让科学家能高效收集海量天体数据,为破解宇宙最前沿的基础物理谜题打开全新窗口。 机器视觉:给自动驾驶装“超级慧眼” 现有自动驾驶的RGB摄像头常分不清颜色相近的不同材质,而“玉衡”能识别物质独特的“光谱指纹”,轻松区分真实树叶与塑料假叶。它就像给智能设备装上了精细的“材质识别器”,88帧/秒的快照速度能实时捕捉动态场景的光谱信息,大幅提升机器视觉的准确率。未来搭载在自动驾驶汽车上,能有效规避复杂路况风险,为智能出行筑牢安全防线。把它运用在工业质检中,还能精准判断缺陷类型和程度。 医疗与食品安全:守护健康的“隐形卫士” 在食品安全领域,“玉衡”堪比快速检测专家,能通过光谱分析30秒内识别食品污染物,甚至精准判断水果甜度和肉类新鲜度。未来家用检测仪普及后,扫一下就能知晓食材安全状况。医疗方面,它可通过皮肤光谱生成热力图,在黑色素瘤早期就精准识别,还能助力研发呼吸光谱手环,实现糖尿病等疾病的无创便捷检测,成为守护健康的“早癌侦探”。 遥感与环境监测:地球的“实时体检仪” “玉衡”的微型化设计适合搭载无人机和卫星,成为地球的“体检医生”。它能提前两周发现松材线虫病导致的叶片光谱变化,快速锁定水体重金属污染源头。在大气监测中,可精准追踪污染源扩散路径;在农业领域,能早期识别农作物病虫害。这项技术让环境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警”,大幅降低治理成本。 从浩瀚宇宙到日常生活,这枚承载着东方智慧与现代科技的“玉衡”芯片,正以颠覆性力量打破感知边界。它不仅彰显了我国在智能光子领域的全球领跑地位,更在基础科研、产业升级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开辟出新赛道。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玉衡”必将解锁更多应用场景,用中国智慧续写人类探索世界的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