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荷兰公开宣布了 2025年10月21日,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公开表示,他这几天就会跟中方的高级官员见面,商量怎么解决安世半导体(Nexperia)现在的僵局,用他的话说,“这事儿已经提到最高级别来讨论了”。 这僵局哪是突然冒出来的?根子早被美国和荷兰自己埋在了三个月前。谁还记得安世半导体的来历?七年前,中国的闻泰科技砸了330多亿,完成了中国半导体行业最大的跨境并购,把这家从恩智浦剥离出来的老牌企业收入囊中。这可是场“蛇吞象”的豪赌——当时闻泰一年净利润才几亿,却敢借钱买下营收超百亿的安世,图的就是它的车规级功率芯片技术,想在新能源汽车浪潮里站稳脚跟。 没想到赌对了的生意,却被地缘政治搅黄了。9月底美国刚抛出所谓“穿透规则”,荷兰第二天就跟着动手,依据《商品可得性法》冻结了安世全球30家实体的资产和知识产权,甚至把闻泰创始人张学政的执行董事职务都给停了,把99%股权交给第三方托管,只留1股象征性持股。这哪是管控企业?简直是明火执仗的抢夺!荷兰嘴上说怕“技术转移”,可谁都清楚,这就是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走,把经贸问题硬生生政治化了。 荷兰本以为攥住了“命门”,转头就发现自己卡了个寂寞。安世70%的产能都在中国东莞,每天2.5亿颗芯片要在这儿封装才能销往全球,欧洲工厂造的晶圆离了中国封装线就是废片。中方10月4日一出手反制,禁止安世中国子公司出口特定元器件,德国大众、宝马的生产线立马歇菜,慕尼黑工厂单日损失就超1亿欧元,欧洲汽车协会急得跳脚,警告3个月断供就要赔200亿欧元,10万个岗位要没了。这还不算,中方把重稀土纳入出口配额,而荷兰ASML的光刻机偏偏缺这东西,库存只够撑3个月,ASML股价当天就跌了8.3%。 更打脸的是安世中国区的硬气。10月17日荷兰总部切断系统权限、传停薪消息时,所有人都以为要乱套,结果中国区第二天就发公开信硬刚,说自己是独立经营的中国企业,生产压根没停。没几天就把晶圆供应切到了中芯国际,EDA软件换成国产的,国内车企订单交付率反倒回升到95%以上。荷兰费尽心机接管的总部,成了没产能支撑的空壳子。 现在卡雷曼斯急着求见面,哪里是想解决问题?分明是扛不住国内的压力了。ASML天天催政府松口,欧洲车企的抗议信堆成了山,连美国汽车创新联盟都出来喊话,怕断供波及自己。荷兰这才看清,自己夹在中美之间,既不敢彻底得罪美国,又赔不起跟中国翻脸的代价——要知道中国不仅是安世的产能基地,还是ASML三分之一营收的来源地。 可荷兰的算盘打得精,嘴上喊着“最高级别讨论”,却还在硬撑。卡雷曼斯只字不提“受美国胁迫”,也不承认管控缺乏证据,反而想保留对技术出口、高管任命的否决权,找个“双方认可的托管人”糊弄过去。这种“既想占便宜又不想认错”的态度,中方哪能轻易接招?截至现在,高层会面还没敲定,只同意先搞技术性磋商。 说到底,这事儿早不是一家企业的僵局,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一次“压力测试”。荷兰以为能靠政治手段抢技术,却忘了产业链早绑成了一根绳——它管得了总部,管不了中国的产能;卡得了股权,卡不住国产替代的速度。中芯国际的12英寸晶圆产能在涨,国产EDA软件在实战中成熟,这些都不是荷兰一次谈判能逆转的。 卡雷曼斯愿意坐下来谈,算是迈出了第一步,但想真正破局,得先放下“跟着美国走”的执念。毕竟生意归生意,用政治手段砸别人的饭碗,最终只会砸了自己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