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牺牲31年后,妻子与4个孩子终于在美国团聚,5人相拥泪流满面! 没人知道这一抱有多沉,81岁的王碧奎枯瘦的手攥着儿女们的胳膊,指节都泛了白。这不是普通的久别重逢,是跨越海峡、熬过人命关天的31年啊。 故事得拉回1949年8月16日,福州解放前一天,吴石接到蒋介石的命令,以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的身份赴台潜伏。行前他把长子吴韶成、长女吴兰成留在大陆,前者刚进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后者在上海第一医学院读书,自己带着妻子王碧奎和15岁的吴学成、6岁的吴健成登了机。谁能想到这一去,竟是生死两隔的开端。1950年蔡孝乾叛变,吴石的身份暴露,3月1日晚上就被士兵从家里押走,6月10日在台北马场町被枪决,临刑前头发梳得整齐,皮鞋擦得锃亮,绝笔书里“唯念子女”四个字,至今还在国家档案馆里存着。 吴石牺牲当天,王碧奎就以“共谍同谋”的罪名被抓进台北青岛东路的保密局看守所。蒋介石震怒之下下令“一律严办”,所有人都觉得她必死无疑。审讯时她反复说“我不过是一介妇人,夫君之事从不干预”,这话没说谎,调查确实显示她从没接触过机密文件,全是操持家务的普通主妇。最后是时任“行政院长”的陈诚力保她,一来没实据,二来两人早年间有共事交情,三来杀个无辜女眷怕寒了其他将领的心,这才从死刑名单上把她撤下来,改成监视居住,1951年才放出来。 出狱回家一看,吴家早就被抄空了,家产全没收,两个孩子也被赶了出去。日子苦到什么地步?16岁的吴学成直接辍学打工,7岁的吴健成跟着姐姐捡剩饭,后来还是同族侄孙吴荫先冒着连坐风险收留了他们。王碧奎为了养活孩子,经人介绍去台北一所小学当文书助理,月薪少得可怜,只能靠亲友偶尔接济,她终身没再嫁,每天沉默寡言,只有清明会偷偷摆上吴石的照片祭拜。 大陆这边的兄妹俩也没好过。吴韶成记得父亲最后见他是1949年2月,在南京老宅门口摸他的头说“好好读书”,留下身上仅剩的20美元,这成了父子间最后的念想。后来因为父亲的身份,他受了不少批斗,但始终没多说一个字。1952年从南京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到河南冶金系统,从基层技术员干到总经济师,还当了省人大代表,级别到了正厅。吴兰成更苦,毕业后主动去内蒙古牙克石林区行医25年,那地方冬天能冻裂骨头,她硬是扛了下来,后来调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当研究员,还成了北京政协委员,拿国务院特殊津贴。 两岸音讯隔绝的那些年,这家人全靠“活着”撑着。1970年吴健成先赴美工读,1972年王碧奎终于拿到美国探亲签证,1980年在美定居。1981年机会来了,吴韶成、吴兰成跟着科教代表团访美,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帮着协调了手续,吴学成也从台北赶来,四个孩子终于在洛杉矶的小公寓里见到了母亲。 团聚时没有什么宏大的场面,吴健成抱着哥哥哭,说小时候偷过东西填肚子,吴学成红着眼说16岁嫁人就是为了有口饭吃,这些苦吴石要是活着,得心疼碎了。吴韶成没辩解,只拿出父亲的绝笔书复印件,指着“唯念子女”四个字说:“他不是不管你们,是管不了。”这话没人反驳,却也压得人喘不过气。 很多人只知道吴石送过东南沿海驻军部署这种核心情报,却少有人提他家人的遭遇。王碧奎在看守所里受的精神压迫,吴学成辍学打工的无奈,吴韶成藏了几十年的20美元,这些都是英雄光环背后的沉重代价。烈士的荣耀从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是全家人用半生苦难堆出来的。 1993年王碧奎在洛杉矶去世,1994年吴学成把吴石的骨灰从台湾接回,夫妻俩合葬在郑州,分离了44年才算真正团圆。他们的故事里没有完美的英雄家人,只有被时代碾碎又靠血缘粘合的普通人,抱怨过、痛苦过,却始终没丢了亲情。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