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湖北文科状元戴柳手握687分,志愿表上原本填着“北京大学”。可通知书下来,她却傻眼:被送进中国政法大学。直到报到前一天,她才从班主任口中得知真相:是父亲趁她午睡,偷偷把志愿改了。理由只有一句:“女孩子学法律,将来好当官,稳!” 那一刻,戴柳第一次明白,自己的未来可以被一句“为你好”轻易调包。她没哭,也没闹,收起北大梦,去了北京城西的另一座校园。大学四年,她再没回家过一次春节。毕业后,她拿到全额奖学金,远赴韩国深造,从此切断与父母的日常联络。电话那头传来“吃了吗”,她只回“挺好,忙”。一忙就是二十年。 在韩国,她从语言生做起,白天上课,晚上在便利店搬货,攒下学费,又读下硕士、博士,如今留在济州大学任教。她说自己并不恨,只是“无法再信任”。那份志愿表像一道被强行缝合的伤口,表面愈合,里面永远渗血。她也试过和解,几年前回国,给父亲带了人参和酒,却在饭桌上再次听到“当年改得没错”,她笑着放下筷子,第二天飞走,自此再没踏进家门。 去年,她在课堂上遇到一名中国留学生,女孩说父母逼她放弃热爱的艺术改学金融,戴柳听完沉默片刻,只写下一句话:“人生是单程票,别让任何人替你登机。”她把这句话发到网上,意外引爆评论区——有人骂她“不孝”,更多人晒出自己被改志愿、被改专业的经历:“原来我不是一个人”。戴柳第一次公开回应:“我不是鼓励断绝亲情,而是希望父母明白:控制不是爱,是借爱的名义剥夺。” 故事传到国内,那位已退休的父亲对着媒体镜头哽咽:“我当年也是为她好。”网友却反问:“为她好,问过她吗?”屏幕内外,两代人同时红了眼眶。有人留言:“希望下一次高考季,家长们先学会尊重,再谈付出。”戴柳点赞了这条评论,但没有人知道,她有没有哭。我们只知道,志愿表上那一行被涂改的铅笔印,至今仍是她无法回头的青春。湖北高考状元 文科高考状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