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资4800,新来的工资5500,我知道后,很不舒服,和老板大吵了一架,辞职了,去其他公司,工资4500。 我拿着新公司4500的工资条,手都有点发僵。当初辞职的时候,满脑子都是 “凭什么新人比我高”,根本没多想市场行情,也没多找几家公司对比,看到这家给 4500 就赶紧答应了,现在想想真是脑子热。 那天下午,行政姐发工资条时多嘴提了句“新来的小李工资定的5500,比你高些,老板说他有相关行业经验”,我手里的工资条瞬间变沉。我在这家公司干了两年,从一开始的3800熬到4800,每天早来晚走,连周末都偶尔加班帮老板处理杂事,怎么一个刚毕业没多久、没干过我们这行的新人,一来就比我高700?越想越窝火,当下就冲到老板办公室,拍着桌子问他“凭什么”。 老板皱着眉解释,说小李虽然是新人,但之前在类似岗位实习过,能快速上手,还说“你的薪资后续会调,这次先按之前的来”,可我根本听不进去。满脑子都是“我两年的付出不如一个新人”,嗓门越喊越大,最后直接撂下“这班没法上了,我辞职”,摔门就走了。走出公司大门时,心里还憋着一股气,觉得自己特有骨气,绝不接受这种“不公平”。 回家后冷静了两天,才开始慌着找工作。打开招聘软件翻了翻,发现同行业的岗位薪资大多在4000到5000之间,之前没关注过市场行情,一直以为自己4800的工资不算低。投了十几份简历,只有两家公司回复面试,其中一家聊下来,HR说最多给4500,还不包全勤奖。当时心里有点打鼓,但一想到“总不能在家待着”,又想起之前公司的委屈,没多犹豫就答应了,甚至还安慰自己“先干着,以后再涨”。 直到新公司发第一个月工资,我捏着那张印着“4500”的工资条,指尖都在发僵。看着数字上比之前少了300,再想起之前在老东家虽然工资不算顶高,但老板从不拖欠,逢年过节还有福利,偶尔加班也给补休,心里瞬间涌上一股悔意。当初要是能沉住气问问老板“后续调薪怎么安排”,要是能多花几天看看市场行情,要是能多面试几家公司对比,也不至于落到现在这样——不仅工资降了,新公司的工作内容比之前还繁琐,同事之间也远不如老东家融洽。 现在每天下班路上,我都忍不住琢磨:当时那股子冲动到底值不值?就因为700块的落差,没搞清楚情况就闹辞职,最后反而少赚了钱,还换了份更累的工作。其实后来听老同事说,老板本来打算季度考核后给我涨到5200,小李的薪资也是因为急着招人才定得高些,根本不是“不认可我的付出”。可世上没有后悔药,当初的一时上头,换来的是现在每天看着工资条叹气的日子。 说到底,还是太情绪化了。职场里的薪资高低,从来不是“先来后到”这么简单,可能藏着岗位需求、市场行情,甚至自己没察觉到的差距。要是当时能多一点冷静,少一点冲动,好好沟通或者先摸清情况,也不会落到这般境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如果遇到新人工资比自己高的情况,你会选择冲动辞职,还是先了解情况再做决定?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