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打疼了才知道哭,立陶宛被中国冷落三年,终于绷不住低头求饶了。最终换来的是被中国冷

打疼了才知道哭,立陶宛被中国冷落三年,终于绷不住低头求饶了。最终换来的是被中国冷落3年,本国企业成批倒闭,港口日渐冷清。 2021年11月,立陶宛批准台湾在维尔纽斯设代表处,用“台湾”名义,这直接挑战中国一个中国原则。中国马上把外交关系降到代办级,暂停经贸项目,加强检验检疫。中国企业也停掉合同,立陶宛出口瞬间卡壳。 起初,立陶宛政府嘴硬,说不怕反制,还去求欧盟和美国帮忙。欧盟给了点补贴,美国许诺军事援助,但经济窟窿没补上。 2022年,立陶宛对华出口暴跌近70%,乳制品、肉类、谷物这些主力产品没人要。企业堆货仓库,降价甩卖都卖不动,好多厂家关门。数据显示,2022年出口额比前年少九成,130多家公司没法发货到中国。 失业工人多了,街头抗议不断。克莱佩达港,本来靠转运中国货物热闹,现在中国船不来,吞吐量下滑30-40%。物流公司裁员,周边小镇经济链条断裂。 2021年底,中国海关系统甚至把立陶宛删掉,挡住所有进出口。立陶宛企业想绕道都不行,多国公司也被警告,别用立陶宛零件。 立陶宛GDP增长少0.1-0.5个百分点,银行也受牵连。2023年,贸易效果更明显,平均商品出口到中国少93-99%。 事件闹到2025年,立陶宛新总理金陶塔斯·帕卢卡斯上台,他是社会民主党人,承诺修复对华关系。2024年11月,他公开说开放对话,解决台湾代表处问题。 2025年4月,议会讨论方案,强调经济优先。6月,中国外交人员撤离,帕卢卡斯发正式提议,重建设交机制。但中方回应,修复得尊重核心利益,拿出具体步骤。 欧盟继续在WTO拖时间,2025年1月决定延期案子。中国反过来制裁两家立陶宛银行,报复欧盟黑名单。立陶宛经济虽有欧盟补偿,但对华贸易慢恢复,企业倒闭后遗症在,港口吞吐低。 立陶宛这三年,冷落代价大。企业倒闭波及供应链,港口冷清影响物流链。 小国外交得算账,原则和经济得平衡。中国反制显示底线不容碰。欧盟团结有限,美国援助侧重军事。立陶宛转向印太,台湾投资帮了忙,但中国市场空缺大。 2024年议会选举,社会民主党赢,承诺正常化对华关系。 2025年,外交转向务实,承认一个中国,求大使级恢复。但中国要行动,不是空谈。兰茨贝尔吉斯观点在野党仍有市场,强调价值观导向。 这事给小国敲警钟,经济胁迫有效,贸易依赖风险高。立陶宛民众得反思,外交冒险的代价该谁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