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一份失而复得的温暖,一堂生动的德育课 ——评康定市藏文中学职工阿珠拾金不昧事迹与

一份失而复得的温暖,一堂生动的德育课 ——评康定市藏文中学职工阿珠拾金不昧事迹与“大思政”育人实践 在个人生活捉襟见肘、女儿求学费用高昂的重压之下,面对一笔“从天而降”的2650元现金,你会如何选择?康定市藏文中学食堂职工阿珠用她毫不犹豫的行动,给出了一个温暖而响亮的回答。这个发生在川西高原的平凡故事,不仅是一次“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闪光,更是一堂由学校“大思政”教育精心培育、在现实生活中生动演绎的德育公开课。 于细微处见精神:平凡岗位上的不凡选择 10月17日,对于康定市呷巴乡的旺都老人来说,是灰暗的一天。看病途中丢失的钱包,是他赖以生活的积蓄和维系日常的重要证件。正当老人“捶胸顿足,痛不欲生”之际,他不知道,一个名叫阿珠的食堂职工,已经将这个承载着他全部希望的钱包,亲手交到了学校的德教处。 阿珠的选择之所以令人动容,在于其背后的“反差”。她并非生活优渥,月薪2000余元,要支撑女儿在成都的学业,每一分钱都需精打细算。2650元,对她而言,是女儿一个季度的生活费,是近一个半月的省吃俭用。在巨大的现实需求面前,人性的考验显得尤为真切。然而,阿珠没有丝毫犹豫,她心中朴素的信念“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战胜了一切。这种根植于内心的善良与诚信,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具力量。她拾起的不仅是金钱,更是一位古稀老人的希望;她归还的不仅是钱包,更是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信任。 于平凡中显伟大:“修德育能”校训的鲜活注脚 如果说阿珠的行为是一颗闪耀的星,那么康定市藏文中学的育人环境,就是让这颗星得以璀璨的夜空。 10月20日,学校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上,阿布副校长和降泽主任为阿珠献上哈达、赠送电饭煲,向全校师生宣扬其事迹,公开予以表彰。这不仅仅是对一次善举的奖励,更是对一种价值观的崇高致敬。 这一幕,正是该校“修德育能,追梦致远”校训最生动的缩影。何为“修德”?它不只是书本上的条文,更是融入日常、化为行动的品格。阿珠在无人监督时做出的选择,正是“修德”成果的最佳检验。学校通过邀请后勤职工参加教职工会议、评选优秀职工等方式,打破了身份壁垒,让每一位校园建设者都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有了强烈的“归宿感”和“主人公”意识。这种尊重与认同,潜移默化地内化为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和道德自律,让“修德”从一句口号,变成了像阿珠一样,发自内心的行为自觉。 于集体中育新人:“大思政”理念的深刻实践 阿珠的故事,并非孤立的个案,而是康定市藏文中学“大思政”育人体系结出的硕果。该校注重党建引领,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实现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里的“大”,体现在教育对象的“大”,不仅面向学生,也覆盖到每一位教职工;体现在教育场域的“大”,不局限于课堂,更延伸至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和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当食堂阿姨阿珠成为升旗仪式上的主角,当她的善举成为全校师生学习的榜样,这本身就是一次最深刻、最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它告诉学生,高尚的品德不分岗位,伟大的人格源于平凡。它也让所有教职工明白,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在为学生树立榜样,都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一部分。这种将个人价值与集体荣誉、道德实践与学校精神紧密相连的“大思政”模式,成功地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了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件件具体的事上。 在一些人感叹“拾金不昧”的故事越来越少的今天,阿珠和藏文中学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美德的传承,需要个体的坚守,更需要环境的滋养。当一所学校真正将“修德”放在首位,用“大思政”的春风化雨润泽每一个人的心田,那么,像阿珠这样的故事,便不会是越来越少的“新闻”,而会成为越来越多、温暖人心的“日常”。这,正是教育最动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