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杜杰
把最精干的力量、最专业的队伍配置到招商一线;拿批文即拿地,拿地即开工;为企业提供增值化服务76项……10月21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古蔺专场上,古蔺拿出数据:2024年签约项目92个、金额超500亿元,外商直接投资更是实现了零的突破,打破人们“边陲之地、交通不便”的刻板印象,递出了“中国最具投资影响力县城”这张名片。
郎酒。(古蔺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来,一些浙江、广东客商评价“古蔺人办事,比赤水河流域的酱酒还醇厚”,这到底有多醇厚?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古蔺县在项目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对了什么?古蔺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赵光勇在发布会上说“古蔺具体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拓展项目转化渠道。古蔺主要从三个维度发力,第一是向上争取抓转化,紧盯重大政策资金导向,提前谋划储备项目593个、总投资3653亿元,确保政策一来就能对接上。第二是招商引资抓转化,建立“产业链长+牵头部门+承载地”招商体系,把最精干的力量、最专业的队伍配置到招商一线,今年已新引进项目33个、总投资183.21亿元。第三是强化论证抓转化,成立了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保4个部门牵头、行业部门配合的“4+N”项目论证机制,专门落实1亿元用于开展前期工作,不断提升项目成熟度,确保一旦有投向,我们的项目能够拿得出、用得上。
第二件事,推动项目落地见效。总结项目建设的堵点,总是绕不开土地、资金、审批。古蔺建立了全县项目推进服务中心,分小组、分片区每周下沉项目一线,专职协调项目建设难点。供地方面,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入市等方式保障用地,同时快速推进批文获取、方案过会、专班征拆等各环节工作,确保“拿批文即拿地,拿地即开工”。资金方面,古蔺搭建了银企对接平台,定期召开政会银企座谈会,更大力度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今年以来已助企融资60.35亿元。审批方面,古蔺通过流程重造、业务整合、专班服务,推行“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在全省率先实现4个工作日内11证齐发,项目审批时限缩减97.7%。
第三件事,激活营商环境活力。一方面,古蔺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为项目落地提供土壤,跳出政务服务思维方式,整合社会服务、市场服务等资源,为企业提供增值化服务76项;在招商洽谈阶段,县属国企提前介入企业需求,定制化配套建设厂房、水电等基础设施,有效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另一方面,古蔺以项目建设构建产业生态,实施茅溪九坝、天富等百亿级酱酒项目,构建了以古蔺经开区为核心,太平、二郎、茅溪、永乐四大组团为补充的酱酒产业集群,从原料供应到产品包装、从物流运输到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生态正在加快形成,古蔺投资吸引力不断提升,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