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快撑不住了?很多人以为它要求谈判是服软的信号。错了!真相是,这是荷兰设下的程序陷阱,企图把刑事抢劫包装成经济纠纷,把赃物当成筹码,一旦上桌我们就输了。 这一切的源头要从2025年10月中旬说起。被中国闻泰科技以268亿元全资收购的安世半导体,突然遭遇荷兰政府的强硬出手:147亿元资产被冻结,中国籍CEO张学政被强制罢免,99%的股权直接交给第三方托管。 更离谱的是,荷兰法院连庭审程序都没走,裁决就直接生效了。要知道,安世半导体的核心命脉根本不在荷兰,东莞工厂承载着它全球70%的封装产能和主要出货量,中方接管这五年,光给荷兰就贡献了1.3亿欧元税收和数千个就业岗位,这样的优质资产却被硬生生夺走,说是劫掠一点不为过。 荷兰敢这么干,一是背后有美国在推波助澜,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的文件早就暴露了这一点;二是它打心底里觉得能拿捏住中国企业的供应链。 可它显然算错了牌,中方的反制来得又快又准。针对安世的出口管制一出台,荷兰抢到手的瞬间成了空壳子——没有中国工厂的产能支撑,欧洲市场急需的车规级芯片根本没法供应。 更致命的是稀土这张牌。荷兰阿斯麦公司对中国稀土磁材的依赖度极高,到2025年10月,它的库存只够维持8周,一旦断供每年损失可能高达32亿欧元。 这一下整个全球产业链都慌了,宝马、大众、特斯拉这些汽车巨头纷纷给荷兰施压,毕竟缺了安世的芯片,他们的生产线随时可能停摆。资本市场也给出了反应,闻泰科技股价在反制消息传出后盘中一度大涨,市场用脚投票认可了中方的应对。 就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荷兰突然转了态度,主动喊着要谈判。这哪是服软,分明是想耍小聪明。 他们心里打得算盘很清楚:只要中方愿意坐下来谈,就等于变相承认这事是普通经济纠纷,他们非法夺走的资产就成了谈判筹码。 可他们忘了,中荷之间早就有生效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里面明确写着公平待遇和非歧视原则,这种明显违约的事,完全可以通过国际仲裁解决,根本不需要额外谈判。 而且荷兰过往对WTO裁决的执行率是100%,现在却想绕开规则走捷径,恰恰暴露了自己的心虚。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次事件彻底戳破了荷兰长期标榜的中立形象。以前提起荷兰,大家想到的是开放的贸易态度和公正的商业环境,可这次为了迎合美国,连基本的商业伦理都抛了,以后谁还敢放心把资产放在荷兰?有网友说得好,中立不是看嘴说,是看事做,荷兰这波操作把自己的信誉彻底透支了。 对比以前有些国家非法没收外资资产的案例,要么是吃了官司赔大钱,要么是被反制后不得不妥协。荷兰现在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去,内部有企业施压,外部有规则约束,想靠谈判陷阱蒙混过关根本行不通。中方的态度已经很明确,想谈可以,先把抢走的资产原封不动还回来。 在我看来,荷兰大概率会在压力下逐步让步,毕竟没人愿意跟钱和信誉过不去。但即便谈判开启,也要警惕他们玩拖延战术,或者在细节上耍花样。这场博弈说到底,拼的就是谁更有底气,中国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和法律上的正义立场,就是最硬的底气。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