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0月20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公开表示,2030年前会拿出比预期更多的钱,投入国防和

10月20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公开表示,2030年前会拿出比预期更多的钱,投入国防和航空航天研究,目标是建成全球第四大国防工业体系。(据环球时报援引路透社) 他说,“跻身全球第四大防务强国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会重点砸钱搞自主研发,比如国防专用半导体这类关键技术、零部件和材料,就是要握牢自己的技术主动权。另外,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韩国军火销售额在全球排第十位。 2030 年要从全球第十冲到第四,表面看是跨了六个身位,实际上早有布局在铺路。 先看这 “砸钱” 的底气在哪,韩国军工企业这些年早就不是小打小闹了。尹锡悦政府之前就喊过 2027 年冲第四的目标,现在李在明把时间线拉到 2030 年,还追加了预算,光是 2025 到 2030 年引进 “标准 - 3” 导弹就砸了 8039 亿韩元,换算成美元得 6 亿,按单价 200 亿韩元算,能买 40 枚,全装在 “宙斯盾” 驱逐舰上,这还只是外购的零头。 真正的大头都投在了自主研发上,比如韩华集团收了大宇造船改名叫韩华海洋,直接凑齐了 “陆海空综合军工体系”,还喊出 2040 年当 “全球供应商” 的口号;现代重工更直接,给 2030 年的军用舰艇业务定了 36.74 亿美元的营收目标,60% 都要靠出口,这野心简直写在脸上。 再说自主研发这块,李在明提的国防专用半导体可不是空话,韩国本来就是半导体巨头,三星、SK 海力士的民用技术往军工转个弯,就能省不少劲。 拿刚要服役的 “玄武” V 导弹来说,这货被韩国吹成 “怪兽级”,弹体放大一圈,固体燃料发动机推得 10 到 15 马赫,带 1 吨弹头能飞 5000 公里,装 9 吨弹头还能打 1000 公里,侵彻战斗部专打地下设施,首批就要部署 15 到 20 枚。 虽说没高超音速变轨能力,也不能无依托发射,但短短几年能搞出这么个大家伙,可见研发投入没白花。这还只是导弹领域,韩华系统还在捣鼓多功能雷达和无人系统,现代罗特姆的 K2 坦克都跑到罗马尼亚去测试了,显然是奔着技术输出去的。 想冲第四,光靠本土研发不够,得在国际市场抢地盘,韩国这几年的操作可太会了。知道欧美市场不好进,就先把波兰当成跳板,卖主战坦克、飞机、火炮还不够,直接抛技术转让和本土化生产的诱饵,连 KSS-Ⅲ 型潜艇的维护中心都要建在波兰,这服务态度比欧美厂商贴心多了。 欧洲那边还没吃透,又去南美找突破口,现代重工和秘鲁造船厂签了合作,要联合造 4 艘舰艇,这可是韩国在中南美洲最大的国防订单。 更狠的是直接闯美国市场,韩华海洋非要收购费城造船厂,成了首个打入美国的韩国船企,还计划和美国合作搞导弹、无人机,摆明了想当美国的 “本土承包商”。 当然,从第十到第四的差距不是光靠嘴说就能补的,SIPRI 数据显示美国近五年军火出口占全球 43%,等于第二到第九的总和,韩国想挤进去就得抢别人的蛋糕。 不过韩国有自己的杀手锏,就是 “高性价比 + 技术转让” 的组合拳,欧美厂商卖装备抠抠搜搜不肯交底,韩国直接把生产线搬过去,比如给罗马尼亚卖 K9 火炮,还答应联合研发,这招对想搞自主国防的国家来说太有吸引力了。 而且韩国军工企业特别会抱团,韩华海洋拉着韩华宇航、韩华系统搞潜艇维护,现代重工联合海外伙伴建区域中心,不像有些国家的企业各自为战。 虽然挑战不少,比如还得买美国的 “标准 - 3” 导弹,自家导弹没有高超音速技术,想在欧美建厂还要过政治关,韩华收购澳大利亚奥斯塔公司就被拒过。 但架不住韩国舍得砸钱又会变通,2023 年排第十的时候已经在攒家底,现在又追加研发投入抓半导体这些关键技术,再靠着波兰、罗马尼亚这些新市场冲销量,2030 年想摸到第四的门槛,还真不是完全没谱的事。 毕竟在国际军火市场,只要肯砸钱、肯让渡技术,总能抢到一席之地,韩国这算盘打得可比表面看起来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