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又出了个新规定,不许中国企业买高端半导体设备,格力立马把原定的三十台进口设备订单全取消了,转头就找上北方华创和中电科48所,一口气签了二十一点八个亿的单子,国产设备不但没耽误,还比原来早了四个月交货。 荷兰这波新规定说白了就是给中国企业卡脖子,明着不让中国企业买高端半导体设备,其实就是跟着美国的步调走,想在半导体这个关键领域拿捏咱们。 2025年9月荷兰就已经扩大了管制范围,直接把 7 纳米及以下的限制扩大到 14 纳米制程,连 ASML 卖 DUV 光刻机都得额外交 “最终用户声明”,每笔订单的审批周期还拉长到 90 天,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照着美国的指挥棒跳舞,想在半导体领域拿捏咱们的产业链命脉。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波限制刚落地,格力就给了市场一个漂亮的回手掏,直接把原定 30 台进口设备的订单撕了,转头就跟北方华创、中电科 48 所签了 21.8 亿的单子,更有意思的是,国产设备不仅没掉链子,还比进口设备原定交货时间早了四个月。 这哪是被动应对,分明是早有准备,毕竟格力从 2023 年就开始偷偷测试国产设备,花了 18 个月反复比对,早就把北方华创刻蚀机 0.012 毫米的定位精度、0.432 毫米的轨迹稳定性摸得门清,连中电科 48 所的碳化硅外延炉都测出来比荷兰 ASMI 的同类产品缺陷密度还低,这时候荷兰跳出来限制,简直是给国产设备送订单。 格力的底气还不止于此,早在 388 天前就建成了自己的碳化硅芯片工厂,现在已经能量产 1200 伏车规级芯片,良率干到 78%,成本还降了四成,武汉的智能装备基地一年扩产三次,月产能从 6 台飙到 20 台,库存早就备得足足的,哪用像进口设备那样等大半年。 而且国产设备的服务简直是降维打击,维修团队 2 小时就能到场调参数,进口设备那边别说维修了,光是等审批就得 3 个月,真等设备坏了停产,损失可不是小数目,换谁都知道该选哪边。 荷兰政府这步棋其实下得特别冒失,他们大概忘了中国是 ASML 最大的 DUV 市场,占了全球 35% 的销量,2024 年 ASML 光从中国就赚走了 28% 的营收,其中 90% 都来自 DUV 设备。 政策一出来 ASML 股价当天就跌了 8.2%,投资者比谁都清楚,要是真丢了中国市场,ASML2025 年营收得少 12%,这还没算上中芯国际、华虹这些企业早就开始找日本东京电子和上海微电子谈替代方案的事。 更打脸的是,ASML 自己没多久就推出了 “NX2000” 机型,说是符合 14 纳米限制,其实客户花 800 万美元改改工艺就能做 7 纳米,还赶着在苏州建技术服务中心,备 5 亿美元的零件,把维修周期从 45 天压到 15 天,这哪里是遵守管制,分明是怕被中国市场抛弃。 连荷兰本土的企业都慌了,半导体产业直接雇了 12 万人,其中 20% 的岗位都跟对华贸易挂钩,ASML 的供应商 ASM Pacific、VDL Group 对华销售额占比全超 20%,真要是断了中国订单,裁员潮就得卷起来。 荷兰半导体设备协会赶紧写公开信呼吁重新评估政策,说这是自毁竞争力,没过多久经济事务大臣就改口了,说要 “重新审视 14纳米管制标准”,这态度变得比翻书还快,估计是没想到卡脖子没卡到咱们,先把自己国内的产业架在火上烤了。 其实这几年国产半导体设备早就悄悄攒够了实力,2025 年行业国产化率都快摸到 29% 了,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的 5 纳米刻蚀机都进了中芯国际的产线,渗透率超 50%,清洗、热处理设备的国产化率更是冲到 30%-40%。 虽然光刻机这些高端品类还差点意思,但也已经有机型进晶圆厂测试了,就等着突破。荷兰这波限制反而帮了忙,逼着更多企业把订单转向国产,半导体设备板块的股票最近都涨了,10 月 21 日那天成交量快到 190 万手,成交金额近 200 亿,这热度可不是炒出来的,是真金白银的订单堆出来的。 说白了,荷兰跟着美国搞管制,以为能拿捏咱们,殊不知咱们早就把国产替代的底子打好了,格力这波操作只是个缩影,现在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都要突破 1200 亿元了,越卡脖子反而跑得越快,估计荷兰政府现在也在后悔,这哪是拿捏别人,分明是给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送了个加速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