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国正式对涉及荷兰ASML光刻机的核心原材料、设备和关键企业启动最严格的出口限制

中国正式对涉及荷兰ASML光刻机的核心原材料、设备和关键企业启动最严格的出口限制。任何谈判窗口全部关闭,豁免请求直接无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是拉架子,而是“动真格”了。   2025年10月9日商务部两份公告正式落地,核心就是盯着ASML产业链离不了的稀土,从开采到加工再到技术环节全链条管起来,每一步都踩着实打实的政策节点,绝不是摆样子给人看的。   要明白这事儿到底有多重要,得先把中国这次的具体办法拆透了。   跟以前只限制矿石出口不一样,这次是把“材料、技术、设备”绑在一块儿管——不只是直接管稀土原矿和精炼出来的产品,连稀土开采用的设计图纸、冶炼时的工艺参数,甚至加工专用的设备,都放进了管制清单里。   更关键的是那条“0.1%红线”:只要产品里中国稀土的成分占比超过0.1%,哪怕是国外企业生产出来的成品,想再出口都得先过中国的审批关。   这招一下就戳中了ASML的要害,要知道这家全球独一份能造EUV光刻机的企业,设备里那些高性能磁体、激光系统,没一样离得开稀土。   就说光刻机里的精密磁体吧,钕铁硼磁体和钐钴磁体是控制光路精度的核心零件,而要让这些磁体在高温下保持稳定,关键得靠镝这种元素——全球90%的镝供应,都在咱们中国手里攥着。   ASML自己也承认,生产设备根本离不开这些稀土材料,眼下虽然能靠库存撑几个月,但库存一旦用完,这缺口根本没法补上。   有消息说,单是出口审批这道流程,就可能让ASML的光刻机发货推迟好几周,这对那些等着设备开工的全球晶圆厂来说,连锁反应才刚要开始。   这波限制能叫“动真格”,更因为谈判的门确实关死了。荷兰政府在新规生效后,还私下找过中方沟通,想给ASML争取个豁免名额,可到现在也没听说有啥实质性进展。   这背后其实是中国有底气:咱们不是光靠“卡材料脖子”,早就开始补半导体产业链的短板了。   深圳的国资平台往半导体设备领域投了不少资源,国内已经有5家企业进入7纳米制程材料的验证阶段,虽说像ArF光刻胶这类高端产品还得靠进口,但国产替代的速度一直在加快。   再看ASML,一边嘴上说“已经做好准备应对限制”,可三季度财报里藏不住软肋——中国大陆市场占了它净系统销售额的42%,但到2026年,这个比例预计会大幅下降,核心原因就是供应链受限后,中国这边的需求会跟着减少。   往根儿上捋,中国走这步棋,其实是对之前荷兰那边搞技术封锁的回应。   早在2023年,荷兰就跟着美国出台了光刻机出口管制政策,把能造7纳米及以下芯片的EUV光刻机,还有2000i以上型号的DUV光刻机,都放进了限制清单里。   到了2025年,荷兰更直接,把有中国背景的安世半导体在当地的资产给冻结了,明摆着是在执行美国的制裁清单。   ASML虽然好几次说不想丢了中国市场,可还是架不住政策压力,一步步收紧对中国的设备供应。   现在中国拿稀土当反制的牌,本质上是想重新定产业链的规矩:既然你能靠设备卡别人脖子,那我就从基础材料端守住自己的话语权。   可能有人会问,ASML会不会找第三方绕着道采购稀土?这点早就被堵死了。   新规里写得很清楚,就算是国外企业,用的是中国的稀土技术、中国造的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再想出口,照样得先过中国的审批关。   而且稀土的“身份识别”比农产品还容易,不同产地的稀土,里面元素的同位素比例差别很明显,只要通过检测就能精准查到来源,想拿其他地方的材料混充根本行不通。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专家也直言,这是中国到现在为止最严的一次稀土管制,全球跟这事儿沾边的企业,都得按中国的规则来。   从产业影响来看,这波限制已经开始显效果了。荷兰国内的汽车电子、医疗设备行业先慌了神——这些行业依赖的半导体芯片,追根溯源都绕不开ASML的光刻机,可ASML的设备又绕不开中国的稀土。   ASML自己日子也不好过,三季度EUV光刻机的出货量比上一季度少了3台,ArFi系统的出货量也降了7台,供应链紧张的信号已经很明显了。   反过来看中国市场,日本把对华光刻材料的审批周期延长到90天,没想到反而刺激了本土替代方案的采购量,一下子增长了80%,倒成了国产材料突围的好机会。   中国占了全球近90%的稀土供应,在磁材制造、稀土冶炼技术上的优势,短期内没哪个国家能替代。   ASML就算技术再强,也扛不住基础材料断供;荷兰就算想跟着美国站队,也得掂量掂量国内产业要承受的损失。   现在谈判窗口关得死死的,豁免请求直接无视,就是要明明白白传递一个态度:技术合作得讲对等,想靠封锁别人占便宜,就得承担供应链反过来受影响的代价。   这事儿没半点虚的,每一条限制都扎在产业链的关键节点上,每一步应对都基于真实的产业情况,这才是中国敢“动真格”的真正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