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吴晓求眼中三板斧:能“砍”出A股慢牛吗? 吴晓求在2025华夏ESG管理体系大

吴晓求眼中三板斧:能“砍”出A股慢牛吗? 吴晓求在2025华夏ESG管理体系大会上指出要告别过去那种“到了3300点就跑”的短线思维,我们找到了正确发展资本市场的道路,这一年来的三项改革让资本市场有长期向好趋势的基础。 吴晓求认为三项改革确实抓到了资本市场的关键病灶,从本质上看具备为A股锻造长期发展基石的理论力量。但改革的实施需要时间和多方配合,未来市场能否告别暴涨暴跌,迎来真正的“慢牛”,还要观察几个关键变量。 第一板斧“资产端改革”:打牢地基,却需耐心培育幼苗 上市公司结构从“地产金融”向“硬科技”转型,无异于给A股换引擎。科创板、北交所就是试验田——从最初上市首日破发潮到如今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近七成,估值逻辑正在重塑。但硬科技企业高研发、长周期的特性,意味着投资者要适应“现在不赚钱,投资看未来”的新逻辑。培育这个生态需要持续浇灌政策活水,如税收优惠和研发补贴能否穿透财报直达基本面?这才是转型能否深化的关键。 第二板斧“流动性改革”:疏通血管,谨防洪流变猛兽 银行理财、险资这几十万亿“巨鲸”理论上能为A股带来源头活水。然而资金属性决定其偏好——“宁要3%稳稳的幸福,不要10%的颠簸收益”。要让保守的钱“安心下海”,得解决两个痛点:一方面需健全对冲工具、让资金能控制回撤风险(比如机构强烈需求的个股期权工具);另一方面要清除隐形歧视,例如不少保险机构仍被“窗口指导”限制特定板块投资。否则哪怕政策放开,大资金可能只停在“浅水区”试探。 第三板斧“制度升级”:搭建护栏,但钢筋要足够硬 注册制表面是放宽上市门槛,深层是建立“市场定价、责任自负”机制。但实践中常碰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信息披露“挤牙膏”事件时有发生,投资者保护基金赔付力仍有瓶颈。要让制度形成真正震慑力,需要证监会与公安、法院深度联动——例如建立证券类案件“快审通道”,让财务造假者不仅倾家荡产,还要面对牢狱威慑。试想若 康美药业 案中民事赔偿能高效执行、刑责快速落地,市场信心何愁不涨? 曙光在路上,更需要众人拾柴 当下市场已初露健康苗头:交易额平稳站上万亿,散户开户数回暖,科创板估值中枢比两年前抬升近30%。但彻底扭转三十年投机惯性非一日之功,改革也需持续深化:比如优化各板块定位避免资源内耗,建立更科学的退市指标引导“僵尸企业”出清,让资本市场真正成为推动中国产业升级的强力引擎。 资本市场治理正从“救火式政策”迈向“制度建设”深水区。改革方向值得期待,但投资者更需要清醒认知:投资逻辑已变,“炒代码”的老战术将被淘汰,拥抱成长、适应慢节奏才是未来生存之道。A股的慢牛不会一蹴而就,但随着基础工程的推进,我们至少已在正确的方向上点燃了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