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立陶宛外长:普京的唯一落脚处就是“海牙法庭” 特朗普和普京近期将在匈牙利首都布

立陶宛外长:普京的唯一落脚处就是“海牙法庭” 特朗普和普京近期将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峰会,在匈牙利政府表明将确保普京顺利入、出境后,立陶宛外交部长布德里斯(Kestutis Budrys)却称普京不受任何欧洲国家欢迎,并发出威胁。 据路透社报道,布德里斯20日在出席卢森堡举行的欧盟外长会议前表示,俄总统在任何欧洲国家的首都都没有立足之地,“普京在欧洲的唯一落脚处是在(荷兰)海牙,在(国际刑事法院)法庭前,而不是在我们任何一个国家的首都”。 要弄明白这背后的门道,得从立陶宛的 “反俄基因” 说起 —— 这个国家早就把对俄强硬当成了外交标签,2022 年 6 月就曾切断俄罗斯经其境内向加里宁格勒州运输货物的陆路通道,直接导致 40% 至 50% 的铁路运输货物受阻,把地区安全形势搅得鸡犬不宁。 当时俄方就放话要让立陶宛 “感受痛苦”,可仗着北约和欧盟成员国身份,立陶宛反而觉得这是刷存在感的机会,趁机渲染 “俄罗斯威胁”,一门心思推动北约在境内永久驻军,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 这次跳出来反对普京赴匈牙利峰会,不过是故技重施。布德里斯敢这么说,手里攥着的 “硬依据” 就是国际刑事法院 2023 年 3 月签发的逮捕令,指控普京在俄乌冲突中涉嫌 “非法转移乌克兰儿童” 的战争罪。 虽然俄罗斯压根不是《罗马规约》成员国,早退出了 ICC,但这张逮捕令还是成了反俄阵营的 “尚方宝剑”。 有意思的是,签发逮捕令的四位法官里,已有三位被俄罗斯内务部列入通缉名单,意大利籍法官艾塔拉 2023 年 5 月就被盯上,日本籍法官赤根智子 7 月也出现在通缉名单上,2024 年哥斯达黎加籍法官乌加尔德・戈迪内斯也未能幸免。 这种 “你通缉我法官,我给你发逮捕令” 的拉扯,反倒让布德里斯觉得抓到了把柄,仿佛普京真成了待审的嫌犯。 再说欧洲国家的态度,布德里斯那句 “不受任何欧洲国家欢迎” 虽有点绝对,但也不是完全没依据。 早在 2015 年,波兰就曾拒绝普京支持的 “夜狼” 摩托车俱乐部入境,哪怕这支车队号称是去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波方也硬是以 “手续不全” 为由拒之门外,明眼人都看得出是政治动机在作祟。 俄乌冲突后,北约国家基本都对俄关闭了领空,普京想踏足欧洲确实难如登天。这次匈牙利敢接招,纯属特殊情况 —— 这个国家 2021 年和俄罗斯签了 15 年的天然气供应协议,年供应量 45 亿立方米,去年通过 “土耳其溪” 管道进口量更是飙到 75 亿立方米,原油也大多靠俄罗斯的德鲁日巴管道供应。 欧尔班总理早就说了,放弃俄能源会给经济带来 “灾难性后果”,特朗普施压都没用,自然敢顶着欧盟压力让普京入境。可匈牙利这种 “例外” 恰恰反衬出多数欧洲国家的态度,布德里斯才敢拿它当靶子,暗讽 “就你特殊”。 更关键的是,ICC 虽然执行力饱受诟病,但确实有过审判国家领导人的先例,这成了布德里斯言论的 “案例支撑”。 苏丹前总统巴希尔 2009 年就被 ICC 以种族灭绝罪通缉,虽说执政时没被抓,但 2019 年政权倒台后,过渡政府还是同意把他移交海牙。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更是直接被抓去海牙受审,虽说后来因证据不足被判无罪,但至少证明 ICC 能把国家领导人拉上被告席。 就连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卸任后也因 ICC 调查被逮捕,成了国内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这些案例被布德里斯这类政客拿出来放大,刻意忽略 ICC 对大国领导人 “执行难” 的尴尬 —— 毕竟普京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元首,真要让他去海牙,堪比登天。但布德里斯要的本就不是实际结果,而是借这句话站队美国、刷反俄存在感,顺便敲打匈牙利 “别搞特殊”。 欧盟内部的矛盾更让这事儿添了戏码。欧盟外长卡拉斯明确否定特朗普与普京的会晤计划,觉得这是对欧盟外交地位的 “公开羞辱”。虽说有匈牙利唱反调,但多数国家还是站在反俄阵营,布德里斯的言论刚好迎合了这种情绪。 他甚至放话 “有其他替代方案”,潜台词就是要联合其他国家给匈牙利施压,阻止峰会成行。这种操作说白了就是 “借力打力”,借着欧盟的反俄氛围拔高自己,也给俄罗斯添堵。 毕竟对这种小国来说,在大国博弈中靠 “强硬表态” 刷存在感,远比闷头发展来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