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敢在亚洲与中国开战,但是日本绝对有胆子和决心,这与日本实力大小无关,在这种形势下,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温铁军教授,在公开分享里说的话就很有道理,他不赞成一股脑推进城镇化,更反对逼着农民都往城里挤。这话放在2025年的当下,越品越有深意。 先看日本那边的动作,2025年就没闲着。6月份刚把从美国买的战斧导弹部署到九州岛,射程直接能覆盖台海;8月份跟美国搞“自由之盾”军演,居然第一次演练“台海紧急撤侨”,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在为干预台海做准备。 他们这么急,说到底还是怕资源断了。2025年1到7月的数据显示,日本92%的石油、54%的粮食都得靠进口,其中近四成石油、两成粮食来自中国周边国家,一旦通道被卡,整个国家都得慌。 这种刻在骨子里的不安全感,让他们总想着用极端方式破局,跟历史上甲午战争、偷袭珍珠港时的心态如出一辙。 再回头看咱们国内,温铁军教授2025年5月在乡村振兴论坛上说的话,现在听来特别实在。他提出“县域经济+农村合作社”的模式,还说要把部分城市产业转移到县域,让农民不用挤去大城市也能上班。 这个想法已经在浙江试点了,比如绍兴的纺织厂搬到县城周边,当地农民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回家种地,一个月能挣六千多,比去外地打工还稳。 这比逼着农民进城好多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农民工平均就业时长已经降到21个月,不到两年就可能失业,而且只有32%的人缴了失业保险,真没工作了,城里都没个兜底的地方。超七成农民工都说,要是失业了,第一反应就是回农村,毕竟家里还有地,饿不着肚子。 农村现在的变化也挺大,2025年上半年,全国农村耕地流转率到了45%,家庭农场超过300万个。山东那边还搞了“智慧农业+农民经验”的模式,无人机播种后,老农民再凭着经验调整行距、判断浇水时机,结果粮食亩产提高了12%。 这说明机械化代替不了农民,那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种地窍门,才是保证收成的关键。要是真把农民都赶到城里,地没人种是小事,这些经验断了,以后想恢复都难。 更关键的是粮食安全。2025年7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里说,全球现在面临粮食危机的国家,90%都是农村人口流失严重的。咱们中国因为农村稳住了,粮食自给率一直保持在83%,反观日本,才37%,全靠进口。想想俄罗斯打乌克兰这么久还能撑住,不就是因为粮食能源能自己供吗? 要是咱们也学西方搞激进城镇化,把农村掏空了,以后国际形势一紧张,粮食进口被卡,麻烦就大了。而且2025年国防白皮书里还提了,现在有些农村的道路、仓库,都是按“战时物资通道”的标准建的,农村不只是种粮食的地方,还是战略储备的载体,这价值可比城里的高楼大厦实在多了。 在我看来,现在日本越来越不安分,虽然美国不一定敢直接动手,但日本那股狠劲不能小看。这时候保住农村,就是保住了国家的根基。农民在,地就有人种,粮食就有保障;农村在,农民工失业了还有退路,社会就稳。 温铁军教授说的“不盲目城镇化”,不是不让发展,而是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路。接下来,要是能把“县域经济”的试点推开,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农村的作用还能更大,咱们应对外部风险的底气也会更足。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