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的非法CEO来到中国,想要与中国进行协商谈判! 事件的源头可追溯至 9 月 29 日美国发布的 “穿透规则”。 该规则将出口管制措施延伸至列名实体持股 50% 及以上的附属公司,荷兰政府随后以行政手段介入安世半导体内部事务。 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于 9 月 30 日裁决暂停中方董事长兼 CEO 张学政的职务,由外籍人员暂代相关职权,这一安排被外界解读为 “非法 CEO” 产生的背景。 10 月中旬,市场传出安世中国区员工被停薪、系统权限中断的消息,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陡然上升。 就在局势紧张之际,协商谈判的信号开始释放。 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 10 月 19 日公开表示,此事已上升至最高层级讨论,荷兰外交官正积极斡旋,他本人将在几日内与中方主管官员会面。 荷方的主动斡旋,源于对供应链相互依存的清醒认知 —— 中国汽车制造商高度依赖安世半导体的芯片,而安世的稳定运营同样离不开中国市场的支撑,这种双向需求构成了谈判的基础。 中方的立场在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 10 月 19 日发布的公开信中得到清晰传递。 信中明确指出,安世国内公司都是独立经营、决策的中国企业,目前生产经营一切如常,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信中强调董事会和管理层会全力保障公司正常运转,不允许外部力量影响运营或损害员工利益,员工仅需执行国内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意的指示,有权拒绝未经许可的外部指令。 这一表态既稳定了内部运营,也为谈判划定了基于中国法律与企业主权的底线。 商务部在此前的回应中已表明态度,坚决反对荷方泛化 “国家安全” 概念,以行政手段直接插手企业内部事务。 这种立场与当前全球经贸治理中反对单边干预、维护企业正常经营秩序的主流诉求相契合。 安世半导体每年超 1100 亿颗产品出货,供应超 2.5 万客户终端,其中超 60% 为汽车客户,其供应链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全球汽车产业的生产节奏,这让协商谈判承载了行业共同的期待。 事实上,中方企业早已做好应对准备。 闻泰科技高管在投资者电话会上透露,年初已预判 “穿透规则” 可能落地,提前推进重要项目国产化并减少供应链风险,目前相关措施已落地。 数据显示,安世半导体的产品出货暂未受到美国 BIS 的直接法律限制,下游客户供应仍在保障中,这种务实的准备为谈判创造了更从容的空间。 协商谈判的核心议题或将围绕三重诉求展开:企业管理权的合法性界定需符合中荷两国法律框架,供应链的稳定运行要排除外部干预,知识产权与业务布局的调整应尊重企业自主决策。 荷兰方面已意识到问题的本质,卡雷曼斯坦言荷中应共同解决这一问题,避免让企业成为地缘政治的牺牲品,这种认知为谈判注入了积极因素。 从全球经贸格局来看,这场谈判也是对多边合作机制的一次实践。 在半导体这类高度全球化的产业中,任何单边干预或越权操作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唯有基于规则、尊重各方利益的协商,才能实现长久共赢。 安世半导体的博弈破局,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命运,更可为类似跨国民营企业治理纠纷提供解决范式。 随着协商谈判的推进,各方的目光都聚焦于如何在维护企业主权、遵守法律规则与保障供应链稳定之间找到平衡点。 安世的非法 CEO 来华谈判,本身就体现了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的务实选择。 在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今天,这样的协商不仅是化解单一企业危机的需要,更是维护全球产业生态稳定的必然选择,而最终达成的共识,也将成为多边经贸合作中规则与合作共生的生动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