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钢工作有调整,被免去中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兼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副代表职务,今后可以专注于“国际贸易谈判代表”的现职。 李成钢的工作经历始终围绕国际贸易与法律领域展开,从外经贸部时期的反倾销调查处处长,到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司长,再到 2021 年出任常驻 WTO 大使,每一步任职都在积累多边贸易规则实践与谈判经验。 他在日内瓦任职期间,深度参与 WTO 各项议程。 2025 年 2 月的总理事会例会上,还就《电子商务协定》纳入 WTO 框架、农业谈判推进、争端解决机制改革等议题清晰传递中方立场,这些经历为专注谈判工作奠定了基础。 新职务的核心定位决定了精力聚焦的必要性。 国际贸易谈判代表一职为正部长级,根据中央编办批复,主要负责对外经济贸易领域重大多、双边谈判,协调国内立场并签署相关文件。 当前全球贸易环境下,这样的职责尤为关键。 数字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量已超 25%,《电子商务协定》生效进程亟待推动,渔业补贴第二阶段谈判、可持续农业对话等议题也进入关键阶段,这些都需要专人统筹协调,确保谈判高效推进。 职务调整后,具体工作已迅速铺开。 8 月下旬,商务部确认李成钢将赴华盛顿会见美国相关官员,这是他专注新职后的重要多边互动。 更早之前,他已主持召开第 28 届中加经贸联委会,与加拿大方面就双边经贸关切开展沟通。 这些行动呼应了当前贸易谈判的现实需求,也体现出职务调整后工作重心的集中。 过往经历中的专业积累已转化为新岗位的实践支撑。 在 WTO 任职期间,李成钢曾针对单边关税措施引发的贸易动荡提出应对主张,强调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 他还代表中方宣布不寻求 G90 提案中的特殊和差别待遇,以务实态度推动发展议题谈判。 这些在多边舞台上的历练,让他熟悉各方立场与谈判逻辑,为开展多双边谈判提供助力。 此次调整也契合机构设置的初衷。 商务部早在 2010 年就设立国际贸易谈判代表职务,启用 “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 名义开展工作,目的就是集中力量应对复杂的国际经贸谈判。 李成钢以正部长级身份担任这一职务,兼商务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形成了从国内协调到对外谈判的完整工作链条,确保谈判立场与国内发展需求相衔接。 全球经贸格局的变化让此次职务调整更具现实意义。 单边主义带来的贸易动荡仍在持续,WTO 第 14 届部长级会议临近,农业、数字贸易、投资便利化等议题的谈判需要更高效的推进。 李成钢的专注履职,成为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安排,也展现出中国积极参与多边贸易治理的务实姿态。 从反倾销调查一线到多边谈判核心,李成钢的职务调整始终围绕服务国际贸易发展的主线。 剥离驻日内瓦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后,更集中的精力将转化为更高效的谈判协调行动,为推动多双边经贸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注入动力。 这种因需而变的人事安排,凸显了对全球贸易治理需求的精准把握,也让外界对后续经贸谈判进程充满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