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上朝时间那么早,上朝的文武百官住在哪?上完朝又去哪工作?在古代时期,大臣往往要很早就开始准备上朝,而且分为文武百官,那么,这些人想要上朝就得提前找个住的地方,上完早朝后再出去工作,其背后的情况很是复杂,而且也很麻烦。 简单来说,古代上朝时虽然说要在附近找个住的地方才比较方便,但不是谁都有这样的殊荣,抛开那些受到重用的官员,大多数官员还是只能自己解决住处的问题。 而像是距离皇宫较近的土地,自然价格是水涨船高,所以相当一部分官员就再往外一些,也就是挑选皇宫郊外的地区购买房产,然后早起去皇宫门口等待,这样早朝就不会迟到。 我们要知道,古代上朝迟到跟现在上班迟到不一样,动不动就要冒着生命危险,因此,这些官员虽然能参加上朝的都级别不低,但要说迟到那是基本不存在的,而且上朝前也不能吃饭。 当然,这些早朝也不是天天开,除了一些非常勤政的皇帝,大多数皇帝都是一个月召开两次左右,甚至说不召开早朝的类型,官员的压力倒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另外,这些官员一般来说要因为早朝消耗几个时辰,所以地位较高的官员还能在皇宫御膳房吃顿饭,而地位不足的官员基本就是自己在周边购买一些吃食了,这就是各朝官员的状态。 也就是说,地位较高的官员,直接选择在皇宫周边置办房产,然后很快就能赶到,其他的官员虽然离得远,但也能通过早起赶上早朝,毕竟再怎么说也是京官,消耗不了太长时间。 至于后续工作的问题其实也不复杂,因为按照上朝的标准,基本范围就是三品及以上,较为宽松的唐朝,也是五品以上的京官参与,所以这些官员都是处在管理岗位的人。 他们在上完早朝后,一般来说就是接近中午,部分高官跟皇帝开小会甚至可能到下午,如果不出现什么意外,就是返回本单位后看下属的报告,然后点卯后就可以回去了。 总的来看,对于这些高官来说,上半天班然后另外半天上早朝的模式已经较为熟悉,不会有什么不方便的情况,说白了,他们本身没有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的工作,基本还是下属繁忙。 所以这就导致早朝制度很快就从初期发展转向成熟,并确立成了后续的固定流程,就算部分皇帝没有展开,也不能说它不存在,甚至说,早朝已经成为古代的特色之一。 靠着固定流程的早朝,皇帝了解地区情况,然后做出指示,同时询问臣子对时事的看法等等,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加快了理政的进度,至少多了个当庭奏对的渠道。 只不过对于诸多大臣来说,像是凌晨时分的早朝,仍旧是较为痛苦的环节,更何况这些大臣基本上年龄不小,还得站上几个小时,不吃饭确实负担有点大。 参考资料:《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