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新闻网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8家,阅览室坐席数176.6万个。这组亮眼数据背后,部分公共图书馆仍出现“一座难求”现象。多地图书馆正在尝试借助精细化、创新化的管理方式优化公共资源供给,保障读者公平权、盘活有限公共资源、引导文明阅览风尚。(据《工人日报》10月19日报道)
图书馆“一座难求”现象折射出群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效率提出了全新考验。破解这一难题,重点不在于简单的空间扩张,而应从图书馆的功能升级、效率提升入手,用更加精细化的管理靶向激活坐席资源的更大效能。
首都图书馆明确“一人一座、先到先得”“离座超过60分钟,即视为自动弃座”等规则;深圳图书馆推行红绿提示单制度,非饭点离座超30分钟贴绿单、饭点超60分钟贴红单;杭州市萧山图书馆使用30分钟沙漏计时,离座超时未归,其他读者可占用该座位……多地公共图书馆推出举措,通过优化使用规则,在避免因占座产生纠纷的同时,让坐席有序流转起来,保障读者公平使用公共文化资源。紧跟读者需求,持续升级服务模式、量身打造功能空间,公共图书馆不仅能成为滋养心灵的文化家园,也能成为彰显城市治理效率与温度的生动注脚。(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