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救救‘野孩子’ ‘野孩子’的父母同意将他落户北京。 据了解,两口子一个大学生,一个研究生, 为了让孩子回归自然,才不穿衣服的。 在工作人员说服下,同意不再让孩子赤裸裸的爬行,起先视频还看见孩子用嘴巴叼食物,跑的速度堪比猿猴。 野孩子妈妈看起来怎么也不像个研究生啊, 穿的也是邋里邋遢的,从房车里下来还拿眼睛瞪着别人。 有邻居跟我聊过,这家人刚把房车停在小区角落时,大家还挺好奇——毕竟能开着房车生活,又都是高学历,怎么看都该是精致的样子。可没过几天,好奇就变成了心疼。天刚转凉那阵,早上能看见孩子光着屁股在草地上追狗,小手冻得通红,嘴里还叼着半块干面包,而他妈妈就坐在房车门口的小马扎上,头发乱蓬蓬的,盯着手机发呆,连件外套都没穿;他爸爸更绝,抱着本厚厚的书坐在树荫下看,孩子摔在泥地里哭,他眼皮都没抬一下,只慢悠悠说“摔疼了自然就会爬起来”。 记得工作人员第一次上门沟通时,我刚好在旁边取快递,听得清清楚楚。工作人员拿着儿童发展手册,耐心跟他们说“孩子现在正是学说话、认东西的年纪,得穿衣服、去接触其他小朋友,不然会影响发育”,话还没说完,孩子爸爸就皱着眉打断:“我们是在践行‘自然教育’,你们不懂!”他妈妈则突然站起来,眼睛瞪得圆圆的,指着工作人员喊“别来管我们家的事”,吓得孩子往房车底下钻。后来才知道,这对父母嘴里的“自然教育”,是从网上看的极端理论——说不用给孩子穿衣服,不用教规矩,甚至不用送医院,“顺应天性就好”,可他们忘了,孩子的天性里,还有对温暖、安全和陪伴的需求啊。 更让人揪心的是孩子的状态。有次社区医生路过,看见孩子流着鼻涕,咳嗽得厉害,想给孩子量个体温,孩子爸爸直接把人拦在外面:“小感冒而已,不用治,自然会好。”医生没办法,只能把感冒药放在房车门口,第二天再去看,药还在原地,孩子的咳嗽反而更重了。还有邻居见过孩子用嘴叼着狗粮往嘴里塞,赶紧跑过去制止,孩子却吓得躲进房车,半天不敢出来——他好像已经习惯了用这种“原始”的方式生存,连跟人正常交流都怕。 谁能想到,两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把“爱孩子”理解成这样?爸爸是大学生,按理说该懂基本的儿童心理学;妈妈是研究生,当年写论文时肯定查过不少教育理论,可他们偏偏选了最极端、最不负责任的一种。他们穿着干净整齐的衣服,却让孩子光着身子;他们能舒舒服服坐在房车里看手机、看书,却让孩子在外面风吹日晒;他们嘴上说着“回归自然”,却忘了“自然”里也有庇护,鸟妈妈还会给小鸟搭窝挡风,他们倒好,连件衣服都舍不得给孩子穿。 现在虽然同意落户,也不让孩子裸爬了,但孩子眼里的怯懦、对人的疏离,不是一天两天能改过来的。有工作人员说,上次带孩子去社区活动中心,别的小朋友拿着玩具邀请他一起玩,他却吓得躲在爸爸身后,只会用手指着玩具“啊啊”叫——他连基本的语言表达都快跟不上同龄孩子了。 真正的“自然教育”,从不是让孩子放弃文明的庇护,而是带他感受阳光、泥土的同时,教会他怎么爱自己、怎么跟世界相处。这对父母用“高学历”包装自己的固执,用“回归自然”当借口逃避责任,苦的却是那个连话都说不利索、连温暖都没享够的孩子。希望落户之后,能有专业的人帮他们纠正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别再让“野孩子”继续活在大人的偏执里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