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翁帆,到底得到了什么?刚刚度过103岁生日的科学巨匠杨振宁先生与世长辞,这一消息

翁帆,到底得到了什么?

刚刚度过103岁生日的科学巨匠杨振宁先生与世长辞,这一消息迅速霸屏热搜,引发各界深切哀悼与追念。

作为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大师,杨振宁将自己的一生形容为“一个圆”,从清华园出发,历经世界舞台,最终归根故土。

前文荐读:杨振宁:如果没有与翁帆结婚,也可能和别的女士结婚

杨先生走得平静安详,最后时刻脑子还清清楚楚,坚持不插管、不折腾。

在他告别人世之际,正午的阳光从窗外洒进病房,专程送别这位与牛顿、爱因斯坦比肩的世纪老人。

这位伟大物理学家,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长卷中镌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56年,年仅三十多岁的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大胆挑战当时物理学界普遍接受的“宇称守恒”定律,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并不守恒。这一理论在次年由吴健雄实验验证,并因此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是华人首次登上诺奖领奖台,其意义早已超越奖项本身——它打破了西方科学界对“东方人缺乏原创能力”、“中国人基因不行是劣等民族”的畸形偏见,极大提振了全球华人的科学自信。

正如杨振宁自己所言:“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杨先生不仅是科学界的巨擘,也是一位长寿老者,其跨越世纪的生命历程、情感生活亦堪称传奇,甚至每每引发非议、诟病。

这两天,杨先生和翁帆的忘年恋,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甚至不少文章都在剧透翁女士到底得到了多少遗产。

杨先生和翁女士缔结连理的时候,一个82岁,一个28岁,一个是原配去世的耄耋老人,一个是刚结束失败婚姻的貌美女子。

但他们是明媒正娶,合法合规,而且得到了双方家人的理解支持,局外之人何以义愤填膺、口诛笔伐呢?

甚至很多人想到了苏轼写的那首诗:“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有人分析,杨先生是享誉全球的公众人物,他娶了一个比自己小54岁的妻子,客观上已经对社会公平价值观造成了巨大冲击,年轻人表达厌恶情绪当在情理之中。因为他们会认为,这是一个功成名就的老男人挤占年轻女性资源的负面案例。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只有在某方面获得巨大成功的老男人才能娶到年轻妻子,比如齐白石、张纪中、范曾等等,大家就是羡慕嫉妒恨,你说咋办?这就是“赢者通吃”的代价吧。

不过不得不说,杨先生和翁女士真的相亲相爱,在公开场合,他们不避世俗的目光,总爱手牵手;在清华校园那座美丽的归根居里,他们琴瑟和谐,沉浸在两人世界,共同走过了21年的漫长时光。

这两天,网上不断流出杨振宁的“遗嘱”和财产分配方案:翁帆只拥有一栋别墅使用权,18亿资产全部留给了与前妻的三个子女。

果真如此吗?

实际上,这是2017年的老消息、假消息,属于旧饭新炒。该说法当时就被杨振宁教授助理明确驳斥为“胡说八道”,属于不实传闻。截至目前,并无权威信息证实杨振宁个人财产的具体分配方案。

杨振宁生前曾公开回应“去世后翁帆怎么办”的问题,说他考虑过翁帆的未来生活,但从未提及任何物质财产分配细节。不过,也有媒体讨论过翁帆继承杨振宁学术著作版权的可能性,以及对杨振宁手稿、档案的保存等等。

针对网络上流传的“18亿财产”说法,杨振宁和翁帆本人都曾公开否认。杨振宁表示自己的生活简朴,大量收入已捐赠给科研事业,个人账户远低于传闻数额。

据媒体报道,杨振宁在清华大学的 100 万年薪分文未取,全部捐给了高等研究中心;他卖掉纽约的房产,将 100 万美元悉数捐赠;甚至诺贝尔奖金的一部分,也最终流向了中国的科研事业。

翁帆长期保持极度的生活低调姿态,从未公开谈论过个人职业发展、资产状况或具体收入来源。

她与杨振宁先生相伴多年,始终拒绝任何单独媒体采访,也极少撰写公开文章,仅在与杨振宁共同编著书籍时贡献少量文字。这种高度保护隐私的态度,使得外界对其具体经济状况无从得知。

她和杨先生始终将财务细节视为严格隐私,所有关于其个人财富的猜测均缺乏事实依据,且与其一贯坚持的低调作风相悖。

和杨振宁这样世界级顶流学者共同生活二十多年,翁帆得到更多的是精神价值的财产。

翁帆不仅是年轻的妻子,更是最贴心的保姆,从吃药、饮食、衣着、运动等各个方面, 对杨先生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精心呵护。杨先生能有103岁的高寿,与翁帆的悉心陪伴、照料是完全分不开的。

他在诗中称她为 “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她则说他给了自己 “象牙塔中的象牙塔”。

值得一提的是,翁帆还是杨振宁最亲近、受教最多的弟子、学生。

翁帆在杨振宁的长期指导、影响下,学术上不断精进。2011年,她顺利进入清华大学读博,并圆满完成学业。

她于2018年与杨先生共同发布新书《晨曦集》,仅仅2019年一年,她便在《建筑师》《世界建筑》《建筑史》等名刊上发表三篇专业论文。

杨振宁逝世后,翁帆明确表示将完成先生未竟的"清华高等研究院史料整理"项目,并着手撰写《梁思成与清华建筑系》专著。她已接受剑桥邀请,明年赴英做访问学者,开启人生新章节。

靠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她早已风生水起,不是那种离了谁就活不了的人,人家早有自己的底气了。

这才是她最大的收获,是多少财富也换不来的无价之宝。

2019年5月,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说了这样一句话:

“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上,算得上是科学天才的有一个杨振宁,算得上是商业天才的有一个任正非。其他的天才虽然无数,但恐怕不容易打进史书去。”

不知你是否知道,早在1997年,天空中便有了一颗“杨振宁星”,国际编号为:3421。

杨振宁先生逝世后,翁帆专门在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悼念文章,文中说:

我相信,每当夜晚我们仰望星空时,杨先生会在其中的一颗星星上面,对着我们微笑。我们永远可以从他那里找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力量。

在人类的苍穹上,杨振宁注定是一颗光照千秋、永不熄灭的恒星。

和杨先生永载史册的,还有他心心相印的女人:翁帆。

杨先生走了,但属于翁帆的精彩故事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