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52年,志愿军副连长徐世桢为了出口恶气,竟违抗军令擅自行动,谁料他的鲁莽行为

1952年,志愿军副连长徐世桢为了出口恶气,竟违抗军令擅自行动,谁料他的鲁莽行为不仅没有受到处罚,而且还开创了我军史上一种新的战术。 他是志愿军第40军119师355团9连的副连长,辽宁辽阳弓长岭人,东北老乡都说他性子“虎”,打起仗来像猛张飞一样敢冲敢拼。那会儿是五次战役刚结束,前线进入对峙阶段,他们连守在黄鸡山阵地,对面就是联合国军的防线 。 敌军仗着火力优势,根本不把志愿军放眼里。白天就在阵地上晒太阳、喝酒,有的甚至对着我方阵地拉屎撒尿、唱歌跳舞,故意耀武扬威。可志愿军有纪律,不许随意开枪——之前只要我方一开枪,敌人的飞机、坦克立马就会来饱和轰炸,伤亡太大 。战士们看着敌人嚣张的样子,牙都咬碎了,却只能憋着。 徐世桢本来就护兵,见战友们受这窝囊气,心里那股火再也压不住了。他没跟任何人请示,偷偷在身上涂满黄泥做伪装,摸到敌军阵地附近的隐蔽处,举枪就打。那天他一口气打死了7个英国鬼子,打完立马换地方撤了回来。 回去他就主动找营长检讨,声音都带着忐忑:“我英雄主义太严重,没批就开枪,打死7个英国鬼子,您处分我吧。”营长当时气得脸都红了,当即就想按纪律处理。可这事报到团里,团长却改了主意——这法子没费多少弹药,自己人零伤亡,还狠狠杀了敌人气焰,太划算。 更关键的是,这事儿刚好对上了高层的战略思路。毛主席早在1951年5月就提过“零敲牛皮糖”的小歼灭战思想,就是要积小胜为大胜 。团长直接打电话给营里:“要推广徐世桢的经验,让战士们机动灵活歼敌!”处分自然就没了踪影。 其实在徐世桢之前,志愿军总部1952年1月就发过指示,要组织特等射手找机会射击目标,但基层刚开始执行得小心翼翼 。徐世桢这一下,等于是把纸面上的战术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战果,给全军打了个样。 很快,这种“冷枪”战术就从40军扩散到整个志愿军,后来又加上炮兵的“冷炮”,形成了大规模的“冷枪冷炮运动”。15军45师光冷枪就歼敌5040人,美军都把537.7高地叫“狙击兵岭”。到战争结束,这战术总共歼敌5.2万人,比好几场大规模战役杀的人都多 。 说真的,徐世桢这“违抗军令”真不是瞎来。他是摸透了阵地的情况,知道敌人的嚣张是装出来的,也清楚战友们的憋屈。要是死守着“不许开枪”的死规矩,哪能把毛主席的战略思路落地成这么管用的战术?基层战士的实战智慧,有时候就是能打通战术和战略的堵点。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