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懂川普的人,只有…… 从其外交政策背后的心理逻辑分析出,性格与权力的互动,去观察他如何在美国政治的废墟上,重新定义权力的形态。 在众多评论者中,马克·哈珀林的评论总能穿透表象,直抵川普行事的逻辑结构。他看见川普并非“偶然”成功,而是一个懂得利用混乱、误解与舆论能量的天生战略家。 他关于中东和平协议的最新评论,也揭示了媒体时代的本质:谁能控制叙事,谁就能控制现实。 这次中东和平协议后,面对这样的历史时刻,讷贝尔基金会居然找出一位委内瑞拉的反对派领导人来“顶包”颁奖。当玛丽亚高调宣布这份荣誉“应献给川普”时,某些人感觉整个诺贝尔和平奖的道德权威轰然坍塌。 民主党不得不跟着赞美川普,他们不喜欢川普,却不能不庆祝犹太人的安全与生还。毕竟,犹太群体的影响力深厚无比到民主党人心知肚明:不能在这场“犹太生命的胜利”面前站错了队。 这层政治局面的悖论揭示出:你可以讨厌川普,但无法否认他做成的事;你可以反对他的风格,却避不开他的结果。对左派而言,这是一场屈辱的胜利。 川普依靠的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对权力的直觉、对叙事的掌控、对人性的洞察。在这个被媒体与算法重塑的世界里,外交就是一场剧场、一段镜头、一条推文。 他把总统职位变成八成是表演,一成是运气,剩下的一成是假装你早就计划好那场意外。 他不追求条约文本的“完美”,而追求历史镜头里的“黄金时刻”。他明白掌声比附录更重要,标题比报告更持久。在这个“感受即真理”的时代,川普比任何政治家都更懂得:谁能掌控情绪,谁就能掌控现实。 别人研究历史,而他用最钟爱的 Sharpie 签字笔在重写历史。他用更直接、更不讲理、更视觉化的方式,让世界停下脚步,看向美国,看向他。 当左派指责他“娱乐化政治”时,他们没意识到自己早已是他剧本中的演员。他们骂他时,也在让他的名字继续占据舞台中心。 政治的本质,从来不是信念,而是能量;不是理想,而是驱动力。川普明白这一点,所以他能赢。 马克·哈珀林总结出“七条特朗普法则”。无论爱他还是恨他,都必须承认:这场政治奇迹的诞生绝非偶然。 他是美国历史上被报道最多的人之一,真正反映出“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的,却寥寥无几。无论是作为企业家、政治人物,还是作为总统,都一直在尝试理解他。 过去几周,中东和平进程跌宕起伏。在协议签署后,全世界都在谈论这项和平协议;那些出人意料的握手,几乎无法重新绘制的中东地图,目瞪口呆的评论员,根本不相信这一切能发生。 事情发展得又如此快。就在本周一,川普先去以色列,再到埃及,拜登和布林肯都在争相邀功。左派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川普的非凡胜利,像海瑟·考克斯的专栏标题一样,把川普比作当年的希特勒。 有人说:“川普是个彻头彻尾的混蛋。可这样的人,能做出这么多好事?我想不通。”也许、川普是唯一能够达成这笔交易的总统。何况拜登试过,但没成功。 如今,美国一半的人说这是上帝的干预,另一半说这是运气,但我们最终会发现这不是运气。 这一切是因为川普有“技巧”。七条“川普法则”。这些特质常被敌人嘲笑或误解,但正是这些“被嘲笑的本能”,让他做到了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重新绘制中东地图……! 推荐 热点 关注 @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