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钢的新角色确实挺引人关注的。 简单来说,他之前那份常驻瑞士日内瓦的工作告一段落了,现在全身心回到了北京商务部大楼里,挑起了更重但更集中的担子。 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能看出咱们国家在对外经贸谈判这块的布局和考量。 李成钢这位干部,大家可能不陌生,特别是在关注经贸新闻的圈子里。 他是科班出身的法律专家,北大念的法律,后来又去德国汉堡大学深造过,是位既有国内根基又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官员。 他的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都在跟国际贸易领域的规则和法律打交道,从早年的外经贸部条法司,到后来商务部的进出口公平贸易局、条法司,一步步走上来,经验非常老到。 让他去管世贸组织那边的事,本来就是专业对口,因为他太懂这里面的门道了。 现在从他之前的大使任上卸任,专心来做商务部的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正部长级)兼副部长,同时还担任部里的党组副书记,这个安排很明显,就是希望他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最前沿、最关键的贸易谈判事务中去,特别是眼下大家都很关心中美之间的经贸对话怎么走。 这个国际贸易谈判代表的职位,来头不小,级别是正部长级,在商务部里边,是除了部长之外唯一的一位正部级领导,可见其分量。 这个岗位不是新设的,存在好些年了,历来都是由既懂行又有魄力的干部担任。 它的核心任务,就是代表国家去进行那些最重要的对外经贸谈判,协调好国内的各方意见,最终把关乎国家利益的事情谈成、办好。 现在把这个位子交给李成钢,等于是把对外经贸谈判中最重要的一条战线交给了他来负责。 这可不是简单的职位平移,而是工作重心的一个战略性集中。 以前在日内瓦,要处理的是多边事务,面对的是整个世贸组织大家庭的众多成员,议题广泛;现在回到北京,聚焦于双边尤其是关键的双边谈判,目标更明确,任务也更具体。 这就好比一个经验丰富的将军,从负责一个广阔防区,被调派去指挥一场至关重要的核心战役,需要他投入全部的精力和智慧。 那么,为什么是这个时候做这样的调整呢?这得看看眼下的大环境。世界经济形势挺复杂的,保护主义的声音时不时冒头,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政策摩擦也不少。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稳住咱们的外贸基本盘,如何通过谈判化解分歧、开拓新的合作空间,就显得特别重要。 尤其是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双方的经贸关系不仅影响两国,也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 最近的几次中美经贸高层接触,大家都看到了,谈判桌上的较量需要极高的专业水准、坚定的立场和灵活的策略。 李成钢的资历正好符合这些要求:他既长期处理对美经贸事务,深度了解对方的套路和底牌;又在世贸组织这个多边舞台上历练过,善于运用国际规则;同时他还是法律专家,在谈判中对于条款的把握、法律风险的规避有着天然的优势。 让他从相对繁杂的多边事务中抽身,专注于最具战略意义的双边谈判,无疑是一种合理的资源优化配置。 有人可能会觉得,卸任驻世贸组织代表是不是某种意义上的“退”,但从实际权力和职责来看,这分明是“进”,是责任的加强和聚焦。 国际贸易谈判代表这个岗位,直接参与制定和执行咱们国家最重要的对外经贸策略,其影响力是实实在在的。 参考:澎湃新闻——三家副部级央企领导班子同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