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鑫通讯员熊风
10月中旬,秋雨淅沥,寒意渐浓,金牛山街道和孝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却暖意涌动。在社区党支部的统筹组织下,社区“两委”成员和网格员正忙着为老年居民集中办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用手把手的指导、心贴心的陪伴,为不熟悉智能操作的老人们架起跨越“数字鸿沟”的桥梁,让“医保缴费”这件民生大事变得省心又暖心。
群众“愁心事”,支部“心头事”
“每年缴医保都犯怵,手机上的字看不清,步骤也记不住,孩子又不在身边……”提起往年的医保缴费,社区居民王奶奶总忍不住叹气。这声“犯怵”,早被和孝营社区党支部燕东成记在了心里。

在日常工作中,社区党支部发现辖区内不少老年居民都面临类似困境。智能设备操作不熟练、缴费流程不清晰,让本是“保健康”的医保缴费,变成了“添堵”的难题。“民生问题不能等,得主动靠前解。”社区党支部迅速召开专题会议,敲定“雨天集中服务”方案,趁着秋雨天气老人多居家的时机,把服务点设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选派经验丰富的社区“两委”成员和网格员专门帮老人搞定医保缴费。
“李大爷,您先点这个‘电子医保’图标,咱一步步来,不着急!”活动现场,网格员俯着身子,指着手机屏幕耐心讲解;一旁的社区“两委”成员则拿着缴费指南,用通俗的家常话补充,“您看这三个缴费档次,差别就在报销比例上,咱根据自家情况选,选好我帮您核对一遍!”遇到网络卡顿,会先给老人倒杯热水,陪老人聊聊家常缓解焦虑;等缴费成功、电子医保卡激活完成,他们还会反复叮嘱“以后看病刷手机就行,丢不了也忘不掉”,细致得像家人一般。
服务“接地气”,暖意漫过“雨水凉”
“真是太谢谢你们了!这才半个钟头,不光缴了费,还教会我查医保余额,以后再也不用麻烦孩子了!”刚办完手续的王奶奶,紧紧拉着网格员的手,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党群服务中心里,这样的感谢声此起彼伏:张阿姨拿着激活成功的电子医保卡,对着手机屏幕反复确认;刘爷爷记下社区“两委”成员的电话,笑着说“以后有问题就找你们,心里踏实”。

网格员们不仅帮老人完成缴费,还顺带教大家查医保报销记录、绑定家庭共济账户;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党支部还安排网格员上门服务,确保“一户不落、一人不缺”。“不是简单帮着点几下手机,是真把我们的难处当回事。”老人们的念叨,道出了社区党支部服务的“温度”:不是轰轰烈烈的口号,而是“想老人之所想、急老人之所急”的细致。这份“接地气”的服务让基层高效能治理的温度不断攀升。
党建“在奋斗”,民生服务“不打烊”
“尊老、敬老、爱老,从来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得落实到每一次和群众打交道的细节里。”和孝营社区党支部书记说。此次医保便民服务,只是社区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一个缩影,从养老认证“上门办”,到智能设备“手把手教”,再到生活难题“随时响应”,社区党支部始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成“头等大事”,用“面对面”的服务化解“数字化”的隔阂,让老年群体在智能时代不“掉队”、不“迷路”,让基层高效能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居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