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浙江绍兴李先生花6万多元做全屋定制,次卧隐藏门做好后仅62厘米宽(净宽),远低于

浙江绍兴李先生花6万多元做全屋定制,次卧隐藏门做好后仅62厘米宽(净宽),远低于常规80厘米标准,搬东西费劲还显压抑。他认为定制店老板杰总没尽到告知义务,要求拆门重做并赔偿费用,杰总则称门洞是装修公司砌好的,自己按尺寸制作无责。双方僵持不下,网友却几乎一边倒支持老板,这场装修纠纷里,责任到底该算谁的? 一、现场还原:6万定制门太窄闹纠纷,业主和老板各执一词 李先生买了新房,为了装出理想效果,特意找了装修公司,还选了索菲亚全屋定制,前前后后花了6万多。可等次卧那扇藏在电视墙里的隐藏门装好,他当场傻眼了——这门净宽只有62厘米! “每次进出都觉得挤得慌,搬个行李箱、婴儿车更是磕磕绊绊,哪有这么窄的房门?”李先生打听后得知,常规房门洞至少要80厘米宽,越想越觉得亏,直接找定制店老板杰总讨说法,要求把门拆了重新做,还得赔偿拆墙、重做的所有费用。 面对李先生的要求,杰总满肚子委屈:“不是我们不做好,你家门洞本来就小啊!”他拿出数据解释,装修公司给的门洞设计图是89厘米,实际现场量只有85厘米(还没算门垛),去掉门垛剩79厘米,再扣掉门和铰链的厚度,净宽63厘米(李先生测的62厘米是误差范围),“我们完全是按现成的门洞尺寸做的,没偷工减料”。 李先生却不认可:“我当初想让电视墙大气点,才让装修公司把墙砌宽了,可你们量尺寸时,明明能看出门洞窄,为啥不提前说?早说我就让装修公司拆了重砌啊!” 杰总也有苦衷:“墙和门洞都砌好了,我们上门量尺时,要是直接说‘你家门洞太小得砸掉’,这不等于挑事吗?之前就因为管这种‘跨界事’,跟装修公司闹过矛盾,这次真不敢多嘴。” 一方坚持“你没提前告知,就得负责”,一方强调“按尺寸做事,不背锅”,双方吵到最后也没谈拢,只好找调解员帮忙,可没想到,网友看完这事,居然全帮杰总说话。 二、法律拆解:门窄了到底谁的锅?这3个法律点说了算 很多人觉得“定制产品不合心意,商家就该负责”,但从法律角度看,这事还真不能只听一面之词。这3个关键法律点,能理清责任边界。 1. 定制合同看“约定”:按业主提供的尺寸做,商家无责 全屋定制本质是“承揽合同”,根据《民法典》第770条,承揽人(定制店)要按照定作人(李先生)的要求完成工作。本案中,门洞是装修公司砌好的,相当于李先生提供了“固定尺寸的作业对象”,杰总按这个尺寸做门,完全符合合同约定。 除非双方在合同里明确约定“商家需提前审核门洞尺寸是否合理”,否则杰总没有义务主动提醒“门洞太窄”——就像你去裁缝店做衣服,报了身高体重,裁缝按这个数据做,衣服不合身,不能怪裁缝没提醒“你报的尺寸可能有问题”。 2. “告知义务”有边界:商家不用管“上游环节”的错 李先生说“商家没尽到告知义务”,但法律上的“告知义务”是有范围的,只针对定制产品本身的质量、材质、安装等问题,不包括“上游装修环节的设计缺陷”。 门洞尺寸是装修公司设计、施工的,这属于装修合同的范畴,不是定制合同的内容。杰总作为定制商家,没有义务去审核装修公司的设计是否合理,也没有权利要求拆墙重砌——要是他越界提建议,反而可能涉及“干涉业主与装修公司的合同关系”,这在法律上反而容易惹麻烦。 3. 损失赔偿看“过错”:谁出错,谁承担 李先生要求赔偿拆门、重砌墙的费用,根据《民法典》第1165条,只有行为人因过错造成他人损失,才需要赔偿。本案中,杰总按尺寸做门,没有过错;而门洞太窄的问题,要么是装修公司设计失误,要么是李先生当初为了电视墙效果,默认了窄门洞的设计,过错不在定制店。 所以,李先生要维权,更应该找装修公司,而不是定制店——就像你买了柜子装不进家门,该怪木工打门洞太小,不是怪柜子厂家做得太大。 三、网友吵翻:几乎一边倒支持老板,就因为这3个理 事件曝光后,评论区几乎没人为李先生说话,反而全在帮杰总辩解,主要分3种观点: 支持派1:装修顺序没搞懂,怪错人了 “搞清楚顺序啊!先砌墙定门洞,再量尺做门,门是按门洞做的,又不是门洞按门改的,这锅老板不背!” 支持派2:商家没义务“多管闲事” “老板说得对,要是我是商家,看到客户家墙都砌好了,也不敢随便说‘你家得砸墙’,万一业主和装修公司是一伙的,这不等于找骂?” ” 少数理性派:双方都有小问题,但主要错不在商家 “商家要是能多嘴提一句‘门洞可能有点窄’,或许就没这事了,但这是人情,不是义务;业主最大的错是没搞清楚装修环节的责任,找错了维权对象。” 不过网友的讨论还没停:有人说“李先生就是想找个冤大头买单”,也有人说“商家要是能灵活点,提句建议就没这么多事了”。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定制店有没有义务提醒“门洞太窄”?如果是你遇到这种事,会先找装修公司还是定制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