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20元一根的雪糕还在抢?钟薛高破产后,这两类人吵翻了:是智商税还是真值得?

20元一根的雪糕还在抢?钟薛高破产后,这两类人吵翻了:是智商税还是真值得? 刚在便利店冰柜拿了支包装普通的雪糕,结账时被告知要28元——苏州网友的遭遇刺痛无数人。曾被骂"雪糕刺客"的高价冰品,在钟薛高进入破产审查后,争议反而更激烈了:有人说超过20元的雪糕就是收割韭菜,也有人愿为品质买单。20元到底该买支雪糕还是三斤西瓜?答案藏在这些细节里。 扎心现实:便利店5元以下雪糕快绝迹了 如今逛便利店,想找支1元老冰棍堪比"寻宝"。北京多家便利店调查显示,5元以上雪糕已成主力,东北大板某款产品卖到19.9元,网红款更是直奔30元大关。更无奈的是传统雪糕也在涨价:5毛钱的绿舌头涨到3元,巧乐兹从3元飙到5元,童年味道的成本翻了好几倍。 商家的算盘很直白:卖18元的雪糕能赚6元,而5毛的便宜货利润撑死5毛。写字楼、高档小区附近的便利店,更是把高价雪糕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毕竟这里的消费者更愿为"高端感"掏钱。 争议核心:20元买的是雪糕还是噱头? 反方:8元成本卖20元,交的都是智商税 "本想降火,吃完火大三天"成了不少人的真实体验。业内透露,哪怕是高品质牛奶雪糕,连冷链在内成本也就7-8元,几十元的定价里藏着巨额营销费。更让人反感的是虚假宣传:号称"婴儿级棒签"其实是普通材质,宣传的"特级红提"变成了散装货,这些套路早已透支信任。 钟薛高的结局就是警钟:靠营销撑起的高价,终究经不住品质拷问。消费者醒悟了:"与其为包装和概念买单,不如选3元的老冰棍实在。" 正方:贵有贵的道理,这是消费升级 在支持者看来,高价雪糕满足了新需求。98%醇萃黑巧、比利时发酵黄油、美国加州开心果——优质原料确实推高了成本。而且0蔗糖、无添加等健康概念,精准戳中了养生人群的痛点,这可不是低价雪糕能比的。 "偶尔买支20元的雪糕犒劳自己,算生活小确幸。"有人坦言,现在的雪糕早已不只是降温食品,更是社交货币,和朋友分享网红款的快乐,花钱也值。 关键问题:该禁高价雪糕还是禁"刺客行为"? 其实大家反感的从不是高价,而是"突袭式涨价"。冰柜里高低价雪糕混放,价签藏得隐蔽,结账时才知被"刺",这本质是侵犯知情权。好在新规已出手,要求雪糕必须明码标价、货签对位,再想"藏身价"可就难了。 市场早给出了答案:靠噱头的网红雪糕在降温,而真材实料的高端产品仍有市场。正如业内所说,从1元到30元的雪糕各有受众,但前提是"贵得明白,值回票价"。 超过20元的雪糕你会买吗?是觉得物有所值还是纯属交智商税?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