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在回应安世半导体事件时表示,荷方以行政手段直接插手企业内部事务,是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的明显例证,并对荷兰与美国利用所谓“穿透规则”影响中欧正常经贸合作与企业经营表达严重关切。
2019年,中国企业闻泰科技在荷兰收购了安世公司。此后,安世的运营一直以荷兰和欧洲的高管及技术人员为主,其业务和科研活动也在欧洲市场展开。这本是中荷企业基于自主意愿和市场经济原则,进行公平合理的经贸投资合作。然而,随着美国对华科技打压不断加码,包括安世公司在内的中欧合作项目也成为美国“长臂管辖”的目标。2024年12月,安世公司的母公司闻泰科技被美方列入所谓“实体清单”,而2025年10月初,美方进一步动用所谓“穿透规则”将安世公司列为制裁目标。这成为美荷双方“合谋”的导火索。
所谓“穿透规则”,是指如果某一企业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则其子公司或被其股权控股50%以上的公司也可能被列入相关管制范围。相关资料显示,美国商务部2025年9月29日公布相关新规后,美荷双方随后就围绕“穿透规则”进行政策磋商。有媒体透露,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正式发出指令,要求冻结安世半导体及其全球所有实体的资产、知识产权和业务,为期一年。而当安世公司向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的企业法庭提出紧急调查申请时,法院却将闻泰持有的股份交由第三方托管。从事件全过程来看,此次荷方“强取豪夺”的背后显然少不了美国的影子。
美国的所谓“长臂管辖”一直在全球范围内破坏正常国际经贸联系,侵害相关国家主权安全和经济利益。欧洲国家亦是其主要受害者之一。此次美国滥用“穿透规则”和荷兰政府借机对中国企业“强取豪夺”,严重破坏中荷经贸关系互信,也给正进行的中美经贸对话再添烦扰。
对于荷兰而言,其打出的所谓“国家安全”幌子改变不了“强取豪夺”的事实。此举必将损害荷兰在全球商业和贸易领域的国家信誉。几个世纪前,荷兰以自由贸易立国并曾一度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在当今全球化时代,荷兰也曾借助其地缘优势,扮演欧盟与世界的桥梁角色,并因此获取极其丰厚的地缘经济红利。如果荷兰不珍视自身的国际信誉,必将被时代所抛弃。
与此同时,不少欧洲汽车企业对荷兰和美国政府的做法表示担忧,认为此举只会增加欧洲半导体供应的不确定性,并进一步削弱欧洲供应链的韧性。面对美国的单边霸凌和施压胁迫,荷兰乃至欧盟应当重新思考自身的合理利益,并承担起维护全球经贸秩序的必要责任。(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副研究员)
编审:高霈宁蒋新宇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