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现在的处境确实有点窘迫,尹锡悦的叛国罪无法坐实,内乱罪又是一地鸡毛,钦定的特检组面对尹锡悦8个小时死不开口,如何收场可能是个大问题! 这事得从 2024 年底那场闹剧说起,尹锡悦突然宣布紧急戒严,虽然短短一天就被迫解除,但给了李在明和共同民主党绝佳的发难机会,紧接着就推出《尹锡悦内乱事态特别检察法》,前后折腾半年多,直到 2025 年 6 月才终于通过法案,组建起 100 到 200 人的特检团队,7 月初风风火火启动调查,当时那架势恨不得立刻把尹锡悦的亲信一网打尽。 可三个多月查下来,特检组算是把 “雷声大雨点小” 演绎得淋漓尽致。核心的叛国罪指控,瞄准的是尹锡悦据说在 2024 年 10 月下令向平壤派无人机撒传单的事,说是想故意激怒朝鲜制造紧张局势,为戒严铺路,顺便转移对他夫人金建希丑闻的注意力。 可查来查去,连份能敲定的直接证据都没有,朝鲜那边虽然试射了导弹表了态,但根本没法跟尹锡悦的指令直接挂钩,这叛国罪的帽子别说扣牢,就连边都没碰到。 更尴尬的是内乱罪的调查,原本指着尹锡悦违宪戒严做文章,说他想让国会失效、非法逮捕政界人士,结果翻遍了戒严当天的会议记录、指令文件,愣是找不到能定罪的实锤。 特检组倒是传唤了不少人,搜查了十多个地点,可问出的全是模棱两可的证词,连尹锡悦当时的核心幕僚都一口咬定 “是依法决策”,这内乱罪自然成了一地鸡毛。 最让李在明坐不住的是 10 月 15 日那场传唤,特检组把尹锡悦从拘留所提出来,两位检察官轮番提问,从上午 10 点问到傍晚 6 点 50 分,整整 8 个半小时,尹锡悦愣是咬紧牙关一言不发,把沉默权用得淋漓尽致。 这场景简直是公开打特检组的脸,原本想靠这次传唤拿到突破口,结果连句有用的话都没捞着,只能草草收场。要知道这可是尹锡悦被拘留三个多月来首次接受传唤,这么关键的机会就这么浪费了,特检组那帮人估计回去都得撞墙。 更要命的是调查期限早就成了烫手山芋,特检组 6 月启动调查,按规矩能自行延长两次,现在两次机会已经用完,好不容易才把期限延到 11 月 14 日,要是到时候还没进展,再延长就得李在明亲自批。 可李在明现在哪敢轻易拍板?他虽然靠着经济政策把支持率拉到了 60%,但在野党国民力量党一直骂这是 “政治报复性调查”,要是再强行延长,保不齐就得被扣上 “滥用职权” 的帽子,到时候支持率能不能保住都难说。 屋漏偏逢连夜雨,特检组内部还出了乱子。李在明之前推了检察机关改革,把检察厅拆成了重大犯罪调查厅和公诉厅,不少检察官觉得权力被削了,心里本来就有气,现在干脆发起集体行动,明着说不想干特检的活了。 这就好比打仗打到一半,士兵突然说不想打了,特检组本来就没啥进展,这么一闹更是人心惶惶,能查出东西才怪。 尹锡悦那边倒是看得明白,他知道特检组没实锤,所以干脆用沉默拖时间。反正只要耗到调查期限结束,李在明要是不敢再延长,这事儿说不定就不了了之了。 就算真要继续查,没有新证据也定不了罪,到时候反倒是李在明得面对 “调查失败” 的骂名。 想想当初共同民主党多风光,国会全票通过废除戒严令,还差点弹劾成尹锡悦,现在倒好,花了大半年组建特检组,投入了那么多人力物力,结果连个像样的证据都拿不出来,这脸打得可不是一般响。 现在距离 11 月 14 日没剩多少天了,特检组就算想掘地三尺也来不及了。毕竟叛国罪和内乱罪都是重罪,得有铁证才能定罪,哪是靠猜靠骂就能坐实的? 李在明现在估计天天睡不着觉,延长调查怕丢票,不延长又没法收场,当初想把尹锡悦推上断头台的野心,现在成了绑在自己身上的定时炸弹。 这局面说穿了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特检组成了摆设,尹锡悦成了硬骨头,李在明则成了那个骑虎难下的人,接下来这一个月,有的热闹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