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科研经费的黑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西安交大一次性处理十六名教师,不过是掀开了冰

科研经费的黑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西安交大一次性处理十六名教师,不过是掀开了冰山一角。当教授变成“老板”,当实验室沦为提款机,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巨额资金,更是整个学术界的公信力。浙江教师伪造合同套取九百万,北京学者拆分劳务费中饱私囊——这些看似聪明的操作,正在蛀空中国科研的根基。 问题的本质从来不是个别人的贪欲,而是滞后的监管制度与畸形的评价体系在作祟。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连续通报印证了这一点:从评审泄密到论文买卖,从冒名申请到长期诈骗,乱象层出不穷。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固然能堵住部分漏洞,但若不能改变“重项目轻成果”的考核导向,再严的监管也防不住层出不穷的新花招。 更令人忧心的是,正当守规矩的学者被报销流程折磨得精疲力尽时,投机者却在系统的缝隙中游刃有余。当我们把全部注意力放在抓贪腐时,却忽略了另一个致命伤——繁琐的行政程序正在扼杀创新活力。这份沉重,不该由认真做学问的人来承担。 你怎么看?在守住底线和激发活力之间,科研经费改革究竟该往何处去?

评论列表

白发三千丈
白发三千丈 1
2025-10-19 23:55
只要按盗窃罪追责,立杆见影起效神速,,,,,不要批评批评,退一点钱就完事儿了就好了啊!
炎焱
炎焱 1
2025-10-20 05:30
为了发展新技术,可以留点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