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举行 专家建言“世界变革下的未来之路”

经济观察网10月18日,主题为“世界变革下的未来之路”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在上海举行。

在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邹澜表示:“从传统意义上看,货币政策主要是总量政策,但在中国经济运行中很多矛盾和挑战是结构性的。结构调不好,总量调控很难发挥有效作用,因此我们始终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作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内容。””

邹澜指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设计在现代银行体系和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框架下进行,实际上是构建一种激励相容的机制。商业银行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向实体经济发放贷款,中央银行将基础货币投放与商业银行向相关领域发放贷款的数量挂钩,以促进结构调整目标的达成。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肖远企指出,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在金融领域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可以预期,对金融的推动与影响可能是重大而根本性的。

在金融供给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令金融产品研发、转化和生产成本可能大幅下降,不仅使得实现产品多样化、触达远端客户在经济上变得更加可行。更重要的是,过去被忽视或被认为不经济的小众需求,在成本收益上也变得更加可持续,产生了所谓的“长尾效应”。

在金融监管方面,金融监管鼓励支持金融机构运用最新科技,优化金融服务、降低营运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加强风险管理,确保稳定有序。金融监管要遵循金融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把握好集中与分散、特色与同质、安全与效率等方面的动态平衡,努力构建具有韧性的金融体系。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预工委原主任史耀斌表示,面对全球公共债务持续攀升,杠杆水平不断加大,利息负担加重,政策空间收窄,市场信心走弱,宏观政策趋于短视等问题。中国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宏观政策空间,通过增加有效益的举债,并借助投资基金等市场化政策工具,加大对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新型基础设施投入,充分释放数据要素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与倍增效应,有力赋能社会经济。

史耀斌建议,中国相关部门要因势利导,有效应对各类风险因素。例如优化债务结构,推动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见效。目前,中国已通过深化国企改革,从源头上改善财政收支状况,将政府负债率控制在与中国经济韧性相匹配的可持续水平。

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表示,全球经济深陷多重结构性矛盾交织的困境,增长动能持续疲软,自由贸易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高关税冲击,债务规模持续高位攀升、发展差距不断拉大、治理体系明显滞后,这些难题深刻考验着各国的政策应对智慧。

楼继伟指出,面对全球保护主义暗流涌动,产业链的碎片化割裂、阵营化对抗倾向,中国未因外部压力选择“脱钩断链”,而是以更开放的姿态坚定拥抱全球化;也没有固守传统发展路径,而是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安全与效率并重的增长模式。(记者陈植)

(作者经观智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