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4年,26岁的寡妇海兰珠嫁给了自己42岁的亲姑父皇太极,新婚夜,她紧张的浑身发抖,皇太极推开房门,只说了一句话,她就娇羞的笑了,自此盛宠不衰。 海兰珠出生在1609年,那时候蒙古科尔沁部正处于草原上的强势位置。她来自博尔济吉特氏家族,这个家族跟成吉思汗的后裔有血缘联系,父亲是科尔沁贝勒寨桑,家里条件算得上贵族级别。科尔沁部控制着大片草原,牧民众多,部落实力在蒙古诸部里排得上号。海兰珠有个妹妹叫布木布泰,比她小4岁,两人从小一起在草原长大,按照蒙古习俗学骑马射箭,还接受传统礼仪教育。蒙古女子一般十三四岁就出嫁,海兰珠年轻时嫁给了科尔沁部一位贵族,那段婚姻没持续多久,丈夫早逝,她成了寡妇。在蒙古社会,寡妇地位不高,就算出身好也得面对各种限制。她就这样在科尔沁部住了几年,日子过得平静,到26岁时,这年纪在草原上已经算大龄,很多同龄人早当妈了。 1634年,科尔沁部办了一次家宴,皇太极作为姻亲参加了。他那年42岁,以前那些婚姻基本都为了政治联姻,拉拢蒙古部落。海兰珠作为家族贵族出席宴会,皇太极注意到了她。宴会后,他主动提出娶海兰珠,这事打破了后金的政治联姻惯例,让很多人意外。同年9月,海兰珠由哥哥吴克善护送去盛京,一路穿越草原。到了城外,按满蒙习俗,她在帐篷里准备好再入城。关雎宫已经布置妥当,在盛京算得上好地方。婚礼那天,盛京到处挂灯彩,海兰珠穿满族婚服。婚后,她住进关雎宫,按照满族习俗,新房灯火整夜不灭。皇太极对她特别对待,没多久就开始调整后宫。 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大清,对后宫大封,海兰珠封为东宫大福晋,也就是宸妃。在五宫制度里,她地位只次于姑姑孝端文皇后,排第二。关雎宫位置离皇太极寝宫近,方便往来。她处理宫里日常事务,参与一些礼仪。话说,海兰珠进宫时已经26岁,比其他妃子成熟,这点可能让她在宫廷生活里更有分寸。皇太极以前娶的那些妃子,多半为了部落联盟,海兰珠这桩婚姻有点不同,带了点个人因素。历史资料显示,她入宫后很快就站稳脚跟,没卷入太多后宫争斗。 崇德二年,海兰珠生下皇八子,这是皇太极第八个儿子。皇太极高兴坏了,下令办庆典,规模在后金历史上没见过。他还颁布了大赦令,这是清朝第一道大赦,除了重罪犯人,其他都放了。之前生的七个皇子都没这待遇,后面的第九子和第十一子也一样。海兰珠这孩子出生第八天,皇太极就宴请群臣,显示出特别重视。可惜,这孩子半年后夭折,还没取名。夭折没影响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宠爱,他继续常去关雎宫。海兰珠在宫里低调,处理事务时跟其他妃嫔相处正常。比如妹妹庄妃生第九子时,她送礼祝贺;麟趾宫贵妃生第十一子,她也参与庆贺活动。 海兰珠跟皇太极的婚姻持续七年,到崇德六年9月,她在关雎宫去世,那年33岁。皇太极当时在外领兵打仗,听到消息表现出极大悲痛,马上赶回。历史记载,他悲伤过度,好几次昏过去,群臣劝他保重身体。他追封海兰珠为敏惠恭和元妃,办了隆重葬礼,棺椁先放关雎宫,后来移到昭陵。话说,海兰珠去世对皇太极打击大,两年后他也走了。这段婚姻在清朝历史上算独特,皇太极对她的偏爱史书有记。科尔沁部通过这桩事加强了跟后金的联盟,海兰珠的姑姑和妹妹也都在后宫。 其实,海兰珠的经历反映了当时满蒙联姻的现实。蒙古科尔沁部跟后金合作紧密,从天命年间就开始联姻。海兰珠的姑姑哲哲早嫁皇太极,当了皇后;妹妹布木布泰也嫁了,成为庄妃。海兰珠是第三个,这姑侄三人共侍一夫,在历史上挺少见。皇太极通过这些婚姻稳固蒙古支持,对他统一东北和入关有帮助。海兰珠虽是寡妇再嫁,但她成熟稳重,可能正合皇太极心意。他42岁时娶她,事业正高峰,后宫稳定需要这样的人。 海兰珠在宫里七年,没留下太多争斗记录。她跟姑姑和妹妹关系正常,没因为宠爱骄纵。崇德五宫里,她位列第二,管东宫事务。皇太极给她关雎宫,取自诗经,显示重视。话说,那时候后宫妃子多蒙古人,皇太极的后妃十五个,好几个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的宠爱突出在生子时的大赦上,这在清朝开国时是头一遭,显示她地位特殊。孩子夭折后,她身体可能受影响,导致早逝。 历史资料显示,海兰珠前一段婚姻不详,只知她26岁时是寡妇。蒙古习俗允许寡妇再嫁,但地位低。她哥哥吴克善护送她去盛京,显示家族重视这桩联姻。皇太极亲迎,办大宴,规格高。入宫后,她很快适应宫廷生活。皇太极称帝时大封,她获宸妃称号,“宸”字有近意,显示亲近。关雎宫在盛京位置好,方便皇太极往来。 海兰珠去世时,皇太极在外征战,听到消息连夜赶回,没见上最后一面。这事让他打击大,史书说他悲痛欲绝。追封敏惠恭和元妃,这是高规格。她的葬礼隆重,影响了皇太极健康。话说,这段故事在清史里常被提起,显示皇太极人性化一面。他文武双全,建清朝基业,但对海兰珠的感情真实存在。科尔沁部通过联姻获益,海兰珠家族地位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