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的水,浸润了我的日子】五年前,我想将父母从住了大半辈子的老城区接来与我同住。对于老房子,我最放心不下的,是水。那时水龙头里淌出的水,总带着一股若有若无的铁锈与漂白粉气味,烧水壶不出半月,壶底便结起一层水垢。 母亲洗菜淘米时,嘴里总是念叨:“这水硬,刮嗓子。”我给他们买了净水器,他们却总心疼滤芯,用得节省,那水里的味道,便也似有似无地缠绕在日常里,成了生活里一个不大不小,却又无法忽视的芥蒂。 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先是小区贴出通知,说是要更换老旧的供水管道。那段时间,楼下施工时不免叮叮当当,但想到日后的好处,大家也都耐着性子。管道换新之后,最直观的变化,是水压稳了,水流也充沛清润起来。一拧开水龙头,清亮亮的水柱“哗”地一下涌出,砸在不锈钢水槽壁上,声音都变得清脆悦耳起来。 就是这水,改变了生活的肌理。清晨,我用它烧水沏茶,茶叶舒展得格外饱满,茶汤澄澈清亮,入口是纯粹的甘醇。黄昏归来,一身疲惫时,掬一把水洗脸,那股清冽从皮肤渗入,仿佛能把整日的尘嚣与倦意都涤荡几分。母亲也愈发愿意待在厨房,她说,用这水熬的小米粥,香气更浓,炖出的汤也似乎格外清甜。水,这最寻常不过的东西,当其变得纯粹,竟能让一日三餐的烟火气,都添了一份安稳与妥帖。 水的改变,或许只是这座城市巨变中一个极细微的部分。但于我,却是感知南昌脉动最真切的触点。 如今,周末我常陪父母去家门口新建设的公园散步。那里的池塘水清见底,睡莲静卧,时有水鸟掠过。我还常常带着父母沿着赣江市民公园的绿道漫步,看红谷滩区的华灯初上,看江心游轮的彩灯倒映在清澈的江水里,流光溢彩,恍若仙境。 从杯中清甜的水、父母散步时脚下平整的步道、茶余饭后可亲可感的风景,我深刻感受到了南昌发展的稳健步伐。 “十四五”这五年,于国家,是波澜壮阔的征程;于南昌,是蝶变新生的飞跃。而于我这样一个普通市民,便是这日常点滴中愈发清冽甘甜的水。它流入寻常日子,洗净了过往的涩,带来了当下的润,也让我对这座名叫南昌的城市,生出了更深、更沉的归属感。 水又开了。母亲接过玻璃杯,浅呷了一口,眉眼舒展开来。父亲在一旁,用他那个跟了他十几年的旧保温杯,也慢悠悠地品着。 杯中水尽,余味犹存,那是日子越过越透亮的光泽。我笑着看他们,心里知道,这水的滋味,不单是滤净了的清甜,更是这五年光景,在我们一家生活里沉淀下的一份踏实。(徐泽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