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日本社会党前党首,日本前首相,日本左翼的掘墓人村山富士先生,在日本大分县医院年老衰竭去世,终年101岁。 10 月 17 日,一则消息传遍国际政坛。日本第 81 任首相村山富市在故乡大分县的医院里,因年老衰竭溘然长逝,走完了长达 101 年的人生旅程。 这位一生充满争议却又始终坚守和平信念的政治家,用复杂的政治轨迹在日本近代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村山的人生起点满是平民色彩。1924 年出生在九州大分县的渔村,家里 11 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六,父亲靠捕鱼勉强维持全家生计。 小学毕业后他就到东京打工,白天在印刷厂忙活,晚上读夜校,好不容易考上明治大学,却在入学不久被征召入伍。 幸运的是,他所在的部队没被派往前线,日本就宣告战败,这段险些亲历战场的经历,让他亲眼目睹战争带来的毁灭,内心埋下 “决不能再打仗” 的种子。 1972年,村山成功跻身日本政坛,首次当选众议员。自此之后,他凭借自身努力与机遇,在政治道路上稳步前行,逐步踏入日本政治的核心地带。 1993 年日本政坛掀起巨浪,长期执政的自民党失去议会多数席位,首次丢掉执政党地位。深陷困境的自民党盯上了在野的日本社会党,暗中抛出橄榄枝 —— 组建联合政府,让出首相宝座。 彼时身为社会党委员长的村山,成为这场政治交易的关键人物。1994年6月,于三党联合政府中,他正式荣膺首相之职,踏入日本政治权力的核心舞台。 上任后的村山在议会答辩中抛出重磅炸弹。他一改社会党长期坚持的立场,公开认同日本自卫队的合法性,接受 “日之丸” 为国旗、“君之代” 为国歌,对天皇制度也表达了认可。 这一连串表态在左翼阵营掀起轩然大波,社会党内部瞬间分裂,支持者纷纷出走,这个曾经影响力巨大的左翼政党从此走上下坡路,逐渐淡出日本政治主流。 有人骂他是 “左翼叛徒”,也有人说他是 “务实的政治家”,但无论评价如何,这一选择彻底改写了日本左翼的发展轨迹。 村山执政期间最重磅的动作,是 1995 年 8 月 15 日发表的 “村山谈话”。那一年是日本战败 50 周年,他以首相身份代表政府公开表态,直言日本 “因国策失误走上战争道路”,殖民统治和侵略 “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巨大损害和痛苦”,并作出深刻反省和由衷道歉。 这份谈话不是一时冲动,访问中韩等国时,他真切感受到历史问题的沉重,看到战争创伤仍未愈合,认定日本必须直面历史才能获得邻国信任。为了这份谈话,他顶住自民党内部分议员的反对,坚持用 “侵略” 二字定性历史,拒绝模糊其辞。 对华友好是村山政治生涯的鲜明标签。1995年5月,他作为日本在任首相,成为首位到访卢沟桥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之人。 于纪念馆内,他留下“正视历史,祈日中友好、永久和平”的题词,令人印象深刻。卸任后他依然奔走在中日友好一线,多次访华推动民间交流,即便到了晚年,仍在接受采访时强调 “村山谈话” 是日本面向未来的理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为他送上生日祝福,称他是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的逝世也引发中方沉痛哀悼。 这位平民首相的生活始终简朴。退休后住在大分县一栋 130 年历史的老宅里,房子是当年美军轰炸后仅存的建筑,门口没有保安警察,来访者摁门铃他会亲自开门。 有人上门拜访时,他收到绍兴酒礼物会格外开心,因为每次到中国都爱喝这款酒。2000 年退出政界后,他依然关注国家大事,2024 年还在强调日本应恪守历史承诺。 村山富市的一生充满矛盾与坚守。他被贴上 “左翼掘墓人” 的标签,却用 “村山谈话” 为日本历史认知立下标杆;他通过政治妥协登上权力顶峰,却始终未改和平初心。 在日本政坛频繁出现历史修正主义言论的背景下,他的坚持更显珍贵。他用百岁人生证明,正视历史从不是软弱,而是对和平最坚定的守护。 这位跨越世纪的政治家走了,但他留下的精神遗产不会消失。“村山谈话” 依然是衡量日本历史态度的重要标尺,他推动的中日友好理念仍在影响后人。 历史需要铭记,和平需要坚守,村山富市用一生践行的信念,值得每个国家、每个政治家深思。唯有正视过去,才能真正走向未来,这或许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主要信源:环球日报——「独家」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去世,“继承和发展村山谈话会”独家透露悼念日程,誓以行动守护“村山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