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少康发出最后通牒!只接受郝龙斌当选,郑丽文阻力很大 蓝营选举进入倒计时,气氛早已剑拔弩张。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赵少康突然高调站出来,直接为郝龙斌摇旗呐喊,不给郑丽文留半点余地。 选情本就胶着,赵少康这一出相当于往热锅里丢了一把辣椒。这不仅让蓝营内部的暗流彻底翻涌到台面,也让岛内外都盯紧了这场权力博弈的走向。选举不仅关乎谁上位,更直接影响着台湾政坛的格局变换。 赵少康打出“数据战”,明面上是比拼支持率,实则是一场话语权争夺。他拿着“台湾民意基金会”的数据,指着郝龙斌有24.2%的支持度,而郑丽文只有14.1%,仿佛铁证如山。 但说来也怪,面对ET today的另一份民调,结果却显示郑丽文更有优势,他却一句不认。这种双标操作,明眼人都能看出门道。 赵少康其实不是在和数据较劲,他是在用民调当武器,拼命往郝龙斌身上贴正统标签,把郑丽文的气势压下去。 台湾政坛这套民调叙事早就不新鲜,哪个派系都玩得溜,关键看谁能把舆论引到自己那边。 数据本身真假先不说,背后透出的,其实是蓝营内部谁能占据主导话语的较劲。舆论风向一旦被掌控,候选人的“人设”也就跟着成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赵少康已经不满足于拉票,他开始上“狠话”。他说蓝营不能选出一个“发不出命令的当家人”,话里话外都在暗示郑丽文得不到地方派系的撑腰,坐上位子也难有实权。 这种说法不是随口一说,是有的放矢。台湾蓝营地方势力根深蒂固,派系盘根错节,每次选举都是利益分配的拉锯。赵少康的表态,摆明就是给郑丽文支持者施压,逼他们认清现实。 郝龙斌这边却挺得住,回应时淡淡地说赵只是“幕僚之一”,既没否认也没接茬。这种态度微妙,看似客气,其实把赵少康放在了台面下。 两人关系未必像表面那么铁,或许是分工扮演“黑白脸”,也可能是赵少康单方面发力。 蓝营内部这种“你推我挡”的戏码,反倒把深层矛盾暴露得一清二楚。不管最后谁赢,整合难度都大得很,派系间的旧账新仇,选后只会更难解。 回头看这场选举,郝龙斌和郑丽文代表了蓝营两种完全不同的路线。郝龙斌家世显赫,背后是老牌政治世家和传统派系,资源丰富,根基稳固。 郑丽文则是改革派的代表,形象清新,贴近草根,吸引了不少年轻选民。蓝营这场内斗,表面是个人之争,骨子里是保守和革新的碰撞。蓝营这些年路线分歧一直没消停过,这次选举不过是老问题的新爆发。 选情越到后期,世代更替、观念冲突就越明显。郑丽文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可传统派系死死卡着她的上升空间。 赵少康的公开反对,正是这种保守势力不愿轻易让步的写照。蓝营要是没法在利益和改革之间找到平衡,未来说不定会在岛内政治格局里越混越边缘。 再看大背景,这场蓝营内部的厮杀,外界看得一清二楚。赵少康的通牒,表面上是个人影响力的展示,实际上是党内利益和权力格局的碰撞。 蓝营正处在转型的十字路口,派系利益和改革诉求拉扯得越来越紧。短期来看,这次选举恐怕只会让内部的火药味更浓,内耗难以避免。 长远来看,蓝营如果不解决路线分歧,光靠“老面孔”搞不赢新局面。岛内政党政治向来你方唱罢我登场,要是真让内部矛盾拖住了脚步,蓝营制衡民进党的能力只会被削弱。 赵少康这次“最后通牒”,其实是蓝营自我革新的一次考验。结局如何没人能拍胸脯保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蓝营要想翻身,先得学会自己拧成一股绳。 参考资料:最新民调出炉:全台湾民众最欣赏郝龙斌,国民党支持者最挺郑丽文 2025-10-17 10:46·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