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英伟达彻底退出中国市场,黄仁勋叹息:伤害中国,美国受伤更严重 前几年,英伟达在

英伟达彻底退出中国市场,黄仁勋叹息:伤害中国,美国受伤更严重 前几年,英伟达在中国AI芯片市场混得风生水起,几乎是“独孤求败”的存在。 谁能想到,这个昔日的芯片霸主,如今却被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直接“卡脖子”,从风光无限到折戟沉沙,仅用了一年时间。 英伟达的全面退出,不只是商业故事的剧终,更像是一场国际大戏的高潮。黄仁勋的无奈公开发声,也让这场科技与政治的博弈多了几分戏剧张力。 2024年,一纸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把英伟达推到了命运的拐点。据媒体报道,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的“大锁”越拧越紧,英伟达的A100和H100等高端AI芯片被直接禁运。 公司高层跟着特朗普政府软磨硬泡,最后只捞到一张“临时许可证”,而且还是有条件的——卖给中国的只有缩水版H20,性能一砍再砍。 本以为这样还能勉强混口饭吃,没想到中国市场立马用脚投票。8月,中方有关部门点名约谈,直指产品“又不环保、又不先进、还不安全”,安全漏洞让市场信心瞬间崩盘,英伟达的市场份额犹如断崖,一下子从95%滑到零蛋。 中国消费者可不吃这一套,谁会掏钱买“阉割货”?这一幕,看似是英伟达“出师未捷身先死”,其实背后是美国政治干预让市场彻底变味。 中美商业往来本来讲究“双赢”,结果美国单边出牌,逼得中国买家和卖家都不想买账,反而自己先失血,活脱脱一出“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戏码。 说到黄仁勋,这位“芯片教父”也不是善茬。2024年9月,一场公开活动上,他面对媒体直接开怼,语气里满是无奈和警告。 根据他自己的说法,中国AI市场到了2026年要飙到500亿美元,这么大一块蛋糕,英伟达现在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吃。 更扎心的是,英伟达2023年在中国的营收差不多占全球五分之一,退出中国,等于美国每年要少挣数十亿美元。黄仁勋并不是在替中国打抱不平,而是“肉疼”得实在忍不住。 他很清楚,这种政策表面上是遏制中国,其实让美国企业先吃亏。英伟达的损失就是美国税收、就业、技术增长的直接缩水。科技霸权玩到头来,只剩一地鸡毛。 英伟达的退场,不只是美国企业的单兵溃败,更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全球科技产业链的脸上。中国芯片行业,这几年本来就憋着一股劲。 美国以为断供能让中国停下来,结果却逼着中国科技企业加速自研。华为昇腾这样的国产芯片,性能节节高升,比英伟达H20这类“特供品”更有竞争力。 中国市场的选择很简单,既然被逼着没得买,那就自己造。2024年,中国在芯片领域的研发投入持续上升,相关专利和产业链完善速度比想象还快。 美国这波操作,本想封锁中国,结果加快了国产替代的速度,成了“神助攻”。 更搞笑的是,英伟达退出后,美国企业也在全球市场失去了重要支点,长远看谁亏谁赚,已经一目了然。产业链不是单靠政治命令就能切割,全球化讲究互利共赢,一刀切的结果就是把自己也切伤。 从历史上看,科技“断供”这套老把戏,早在冷战时期就演过。那时候西方对苏联搞技术封锁,结果苏联科学家“土法炼钢”,短期内确实受阻,但也激发了不少自力更生的创新。 今天的中国,面对外部压力,反而激发了更强的自主动力。美国试图用管制让中国科技慢下来,现实却让中国人在逆风中加速,历史的讽刺意味拉满。 如今,国产芯片逐步站稳脚跟,国际分工关系也在悄然重塑。全球化的水流不会因为一道“铁闸”而停下,反而会流向更有活力的地方。 整场风波走到今天,黄仁勋的那句叹息,背后其实藏着更深的无奈。美国政策本想打压对手,结果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科技没有国界,封锁也挡不住创新的脚步。中国芯片行业的崛起,正是被动变主动的生动注脚。与其说是美国给中国制造了难题,不如说是给自己挖了个坑。 国际科技竞争,拼的不是谁能先封锁住谁,而是谁能在变化中不断自我突破。结局早已写在标题里:反噬来的时候,从来都不会偏心。 参考资料:“95%→0%”,黄仁勋:伤害中国的事,往往更严重伤害美国 2025-10-17 21:00·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