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刚把碳化硅外延炉和DUV光刻机加进对华禁单,格力就转身把30台进口设备订单,换成了北方华创和中电科48所的国产货。21.8亿,交付还提前了四个月。 这波换单不是临时凑数,是格力早埋的“后手”。 2025年荷兰更新对华半导体管制,把碳化硅外延炉、DUV光刻机划进禁单。格力原本要订30台进口设备,直接转向北方华创和中电科48所。21.8亿的订单,比原计划早四个月交付。 北方华创不是“小角色”——2024年碳化硅外延炉市场占有率28%,排行业第一,能做6英寸、8英寸设备。中电科48所更“有料”——去年升级8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加了激光视觉定位、晶圆自纠偏技术,稳定性比之前提了一档。国产碳化硅外延炉2024年占市场45%,比2019年翻了近一倍。格力早和电子科技大学共建碳化硅研究中心,武汉智能装备工厂去年落户,今年订单超预期,产值要破两亿。 格力为什么敢直接换国产设备? ① 国产设备技术“够打”——北方华创的市场份额摆着,中电科48所的8英寸设备能满足格力生产需求; ② 格力早有“布局”——联合高校搞研发,智能装备工厂满负荷转,供应链早打通了; ③ 禁单“倒逼”加速——荷兰管制让进口设备变“风险项”,换国产反而稳当。 这事不只是格力的“独角戏”,是国产半导体产业链的“集体进步”。以前老百姓买家电怕芯片卡脖子,现在国产设备能替代,家电成本可能降,武汉工厂的工人能多拿工资,周边配套产业也能跟着活。荷兰禁单卡的是高端芯片,可国产设备接住了,格力用订单给国产设备商“打气”,后面更多企业敢用国产货,产业链就越做越强。 有网友说“格力和华为是真正的国货,董明珠真厉害”,也有人问“以前为什么不采购国内的?” 其实以前国产设备技术没跟上,现在不一样了,格力的转向是踩准了国产崛起的“节奏”。 我觉得格力这事干得“聪明”——不是赌气换国产,是用真金白银支持国产技术。企业赚钱的同时,还能帮着破“卡脖子”,这才是大企业的“担当”。 你觉得接下来会有更多企业跟着换国产设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