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党主席选举辩论会最终场中,区桂芝提出了“如何突破两岸目前无法对话的困境”的问题。郑丽文表示:两岸不可能永远维持现状,但现状的改变必须是和平的,不能用武力,且要得到两岸人民都支持、乐于接受,同时要确保台湾2300万民众的意愿被尊重、充分保护。” 这段问答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就是“尊重2300万人民的意愿”。郑丽文在此强调两岸人民的意见,并且似乎把“2300万人民同意”作为改变现状的条件。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因为无论那边的2300万人民同意与否,“改变现状、实现统一”都不会有时间表、路线图,更不会有期限。而且,那个“意愿”究竟是什么?是“支持和平统一,跟大陆一起发展”呢?还是“坚持,永远和大陆对抗”呢?这两种意愿可是截然相反的,但郑丽文能不能如实说出“尊重2300万人民的意愿”到底是什么意思?显然不可能,因为这会成为改变现状的借口,甚至拖延的理由,让现状一直不变。 统一的问题涉及国家利益、民族复兴、领土完整,不是岛内的人民意见能够决定的,更何况,这些人的意见也不一致。统一必然实现,但必须符合国家利益、民族复兴、人民安康等大前提。甚至可以说,在这个大前提下,普通人的生活、感受、工作、学习等,都可以在这个大背景下进行安排和考虑,而不应该成为阻碍统一进程的理由。 用“所有人同意”来给改变现状设置障碍,这是岛内某些势力惯用的伎俩,但行不通。决定权在中央当局,而不在岛内“所有人同意”的结果。历史潮流不可逆转,迎合这个潮流,融入民族复兴的伟业,是每个人应有的担当。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