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SU7事故:比酒驾更该警惕的 是“科技优先”下的安全漏洞 凌晨天府大道的火光太刺眼了!成都这起小米SU7车祸,驾驶人酒驾固然是主因,但路人拼尽全力破窗却救不出人的场面,才真让人脊背发凉。 这已不是SU7第一次因“救援无门”引发争议。安徽事故里3名女生被困,车门锁死3秒就爆燃;这次成都车祸,电磁门锁断电失效,再好的路人善意也败给了设计缺陷。雷军发布会说的“14层电池防护”,在南京事故里被石块一撞就短路起火,和现实比起来格外讽刺。 更关键的是,这种隐患早有征兆。上个月刚召回11.7万辆标准版,就因纯视觉方案识别不了施工路障,预警时间比行业标准少一半。新势力总爱吹“智能科技”,却把最基础的机械解锁装置省了,工信部新规都要强制加了,某些车企还在拿安全换“科技感”。 酒驾是个人侥幸,但车企不能跟着侥幸。新能源车自燃率本和燃油车差不多,可SU7的多起事故,总绕不开电池防护弱、逃生设计缺这些硬伤。 你觉得智能汽车该先拼性能还是先保安全?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真比一把能打开的车门重要吗?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