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3D打印破难题!鹤壁76岁老人30年弯腿术后成功伸直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谷武民通讯员程旭光

“弯了30年的腿终于能伸直,以后再也不用拄拐杖了!”10月16日,在鹤壁市人民医院山城院区综合外科病房内,76岁的杜先生(化名)借助助行器顺利行走,其家属握着医护人员的手,难掩激动与感激。这一幕的实现,源于医院采用3D打印辅助技术,为他定制了膝关节置换手术方案。

时间回溯至30年前,杜先生因意外导致左大腿骨折,经钢板固定后虽能维持基本生活,但左膝关节却逐渐变弯。10年前,膝关节疼痛加剧,甚至无法正常伸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今年,他辗转来到鹤壁市人民医院山城院区综合外科就诊,接诊医生正是从总院区骨关节科轮转而来的副主任医师程旭光。

程旭光初步检查后发现,杜先生的病情远超常规病例:左膝外翻畸形角度接近30度,且体内仍留存着30年前手术植入的股骨钢板。这意味着,常规膝关节置换手术不仅可能面临“钢板难取出”的困境,手术器械也无法精准匹配截骨位置,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风险更是大幅升高。

“常规方案行不通,就用‘定制化’方案!”程旭光第一时间将病情汇报给总院区骨关节科负责人段军富。在段军富的带领下,团队决定引入3D打印辅助技术——先通过高分辨率CT数据完成左下肢骨骼三维重建,精准还原30年手术遗留的骨骼形态差异;再依托3D打印技术定制与骨骼完全贴合的截骨导板,并在模型上反复模拟手术流程,调整截骨角度与假体植入位置,确保每一步操作精准可控。

考虑到杜先生合并有呼吸、心血管等基础病,团队还联合呼吸科、心内科、麻醉科开展多学科会诊,不仅敲定了个体化手术方案,还提前规划了术后疼痛管理、康复训练等关键环节,最大限度降低手术与恢复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手术当天,在多科室协同配合下,医护人员将3D打印导板精准固定在杜先生骨骼表面。借助导板的“导航”作用,团队成功避开既往手术瘢痕与解剖变异区域,仅用60分钟就完成了股骨、胫骨截骨与人工膝关节假体植入,术中出血量控制在200毫升以内,远低于常规手术水平。

术后第一天,在山城院区综合外科医护团队的指导下,杜先生顺利完成床边站立与短距离行走训练,困扰他30年的膝关节畸形彻底矫正,活动能力显著改善。“没想到手术这么顺利,恢复得还这么快,真是太感谢医院了!”杜先生多次向医护团队表达谢意。

据了解,未来鹤壁市人民医院将持续推行不同院区的大科轮转模式,推动医疗技术与经验在各院区间规范交流、融合应用,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精准的医疗服务,守护群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