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迅!快迅! 印度日报最新消息, 印度与中国达成协议,承诺从中国进口的稀土永磁体仅用于印度国内生产,不会转口至美国。 报道称,印度电动汽车和风力发电等新兴产业对稀土永磁体的需求非常迫切,预计在2024至2025财年将从中国进口约870吨稀土永磁体。 印度与美国的关系密切,但印度与中国的关系更加密切。 这话听着有点玄妙,其实戳破了就是两个字:依赖。不是说印中关系真就比印美亲多少,而是印度的新兴产业命门,捏在中国手里。全球近90%的重稀土永磁体都产自中国,更别说从开采到精炼的全产业链把控能力,这可不是其他国家想替代就能替代的 。印度要搞电动车、建风电厂,核心的电机设备离不了稀土永磁体,尤其是镝、铽这些关键元素,几乎只能从中国拿。 870吨看着不多,背后却是超过30亿卢比的市场需求,更连着印度“绿色经济转型”的底气。有印度电动车企业高管说得实在,短期内不管是澳大利亚的矿,还是美国的加工产能,甚至印度自己刚起步的本土矿源,都填不上这个缺口 。就拿风电来说,永磁直驱风机里的“磁王”钕铁硼,能让发电效率直接提升10%,全生命周期能省几百万运维成本,这种性价比谁也不想放弃。印度敢赌上产业进度跟中国谈条件吗?显然不能。 这事儿里藏着层更深的门道,跟美国的“转口把戏”有关。之前就有过先例,泰国、墨西哥拿了中国的稀土材料,贴个标签就转卖给美国,搞“曲线供应”。中国这次让印度签的“终端用户证明”,本质就是堵上这个漏洞,要求跟“瓦森纳安排”似的搞出口管控,防止材料流到敏感领域。印度心里门儿清,要是不答应,重稀土永磁体的供应可能都要卡壳——9月上合峰会后才刚恢复轻稀土出口,谁也不想冒这个险 。 所谓的“平衡术”,说到底还是务实。印度一边跟美国搞战略协作,一边得给中国递“保证书”,无非是不想在资源和盟友之间二选一。哪怕印度刚砸了250亿卢比要搞自己的磁体产能,目标也只是七年内实现4000吨产能,短期内根本顶不上用。有印度官员私下都承认,制造业现在离了中国的供应支撑,真玩不转。 这哪是“关系密切”的证明,分明是全球产业链的现实写照:谁掌握了核心资源和制造能力,谁就有话语权。印度的选择,不过是遵从了产业规律而已。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