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信贷噩梦:神秘的第一品牌创始人、120亿美元债务与急速崩盘(节选)海外新鲜事
这篇调查报道刊发在金融时报,作者是罗伯特·史密斯、奥滕卡·阿利亚和埃里克·普拉特。
最近风波的焦点第一品牌(First Brands)公司创始人帕特里克·詹姆斯,早已不是第一次有这样的经历。
十多年之前,早在他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以惊人速度崩塌、震动华尔街高层之时,这位总部位于俄亥俄州的商人就曾在法庭上与债权人缠斗,因数百万美元的违约债务而面临欺诈指控。
詹姆斯始终否认这些指控,最终与对方达成和解并继续前行。不久后,他便启动下一个项目,重新找到一批放贷人,从遍布宾夕法尼亚州到加利福尼亚州、生产火花塞、刹车零件和雨刷器的工厂中,拼凑出一个企业集团。
为海外华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与分析,全文和更多内容见蓝天、电报、x,可搜索causmoney
然而这一次,詹姆斯的疯狂举债恰逢美国风险债务新一轮热潮,还吸引了美国金融界一些最知名的品牌加入。
他在摆脱传统融资方式后,在几乎没有受到公众监督的情况下募集数十亿美元资金,这个故事不仅关乎詹姆斯过往的做法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和诉讼,也揭示了近2万亿美元的私人信贷行业的现状,这一由非银行机构主导、通常不透明的借贷市场,以及带来的更大风险。
2010年代,詹姆斯寻求新的融资渠道时,大量资金正涌入私人信贷市场,新兴的金融家愿意对某些警示信号视而不见。
放贷人已经不再是给他数百万美元,而是向他的企业转账数十亿美元。
随着时间推移,詹姆斯也成了亿万富豪的象征。几十年前以一位来自马来西亚、几乎一无所有的移民身份,现在拥有遍布俄亥俄州乡村的农庄和美国东西海岸的海景豪宅。
一支私人安保队伍严密守护着他的地产,而一些精英律师甚至放弃了数百万美元的律所合伙人身份,转而成为他的高级助手。
一切却在一瞬间崩塌。
随着外界对詹姆斯这个并购成瘾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提出越来越多质疑,第一品牌公司仅在几周内便从计划再借60亿美元转为申请破产。
就在本周一,詹姆斯辞去了公司职务。
这位行事低调的高管的发言人对《金融时报》表示:“不幸的是,由于关税、利率波动以及行业普遍面临的阻力迭加影响,第一品牌公司陷入了财务困境。”
他还表示,这位创始人“一直以道德方式行事”,目前“正全力支持公司在重组过程中为客户、员工和债权人实现价值最大化”。
一些人担心,第一品牌公司的崩盘并非偶发事件,而是在过去数年美国金融界放松放贷标准后的预兆。
著名做空者、曾在2000年代初预言安然倒闭的吉姆·查诺斯认为,这一事件揭穿了私人信贷是“点石成金魔法机器”的神话。
破产申请只是对公司债权人而言噩梦的开始。很快披露出的信息显示,第一品牌公司去年亏损了1200万美元,却背负了接近120亿美元的传统贷款和表外融资,这比许多债权人此前了解到的金额多出数十亿美元。
更糟糕的是,作为破产调查的一部分,相关调查人员开始审查:公司用于融资的大量发票和库存,是否曾被“重复抵押”或在不同贷款人之间“混用”。
美国司法部检察官也在调查,这么多资金为何会在短时间内凭空蒸发。
如今,许多债权人开始担心自己可能落入了空壳游戏之中,涉及隐藏的表外实体和虚假抵押品。一名律师本月在德克萨斯州一间法庭上表示,他的客户也是“受害者”,不仅仅是债权人。
另一方则声称,贷款人提供的20多亿美元“就这么消失了”。
在特朗普关税政策重塑美国工业腹地之际,汽车零部件行业对发票融资的依赖,也正受到日益严格的审视。
从Blackstone和CarVal等私人资本巨头与先锋,到一些鲜为人知的设备租赁公司,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正蔓延开来。
从苏黎世到东京的金融机构,都因与一家此前几乎不为人知、只在信用市场的阴影角落活动的公司发生业务往来,而面临声誉受损的风险。甚至还有保险公司,可能因承保了这些为第一品牌融资的复杂金融产品而承担损失。
许多人困惑的是,詹姆斯这样一个背后有一连串失败企业记录的人,怎么能轻易借到数十亿美元?
美国资本主义奠基人之一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曾说,信贷的第一原则是“人品”。但一些第一品牌公司的债权人表示,他们对这个庞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背后的人知之甚少。
詹姆斯在网上的信息如此稀少,以至于两名雇佣外部调查人员进行尽职调查的投资者发现,这位注重隐私的商人似乎请人专门将他的照片和个人资料从互联网上清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