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子买了几百块钱的礼物到女方家去相亲,聊了半天,女子反反复复就只有一句话:“我们不合适”,小伙子彻底死心起身就走。走了一会又回来了,女方家人认为小伙子是还想再争取一下,没想到他是回来拿自己买的东西。女子尴尬的低下头,她的家人也默默无语。不知道小伙子这样做对不对? 这事传到小区里,几个大妈坐在楼下凉亭里嗑瓜子,聊起来都直摇头。张大妈一边剥着橘子一边说:“现在的年轻人啊,一点情面都不讲,几百块钱的东西,就算没成,留着给人家尝尝鲜怎么了?显得多小气。”旁边的李阿姨倒是反驳:“小气啥?那小伙子的钱是大风刮来的?我听他同事说,那礼物是他攒了半个月的饭钱买的,一箱进口水果,还有两条好烟,说是第一次上门不能太寒酸。结果人家姑娘连个正眼都没多给,三句话不离‘不合适’,换谁心里不窝火?” 其实这小伙子叫小周,今年二十五,在一家汽修厂当技师,手巧人也实在,就是嘴笨,不会说那些花里胡哨的话。这次相亲是他表姑介绍的,姑娘叫小林,在一家服装店当导购,长得挺清秀,就是性子冷。小周提前三天就开始琢磨买什么礼物,表姑说女方爸妈喜欢喝茶,他就去茶叶店问,店员推荐了一款三百多的绿茶,他觉得不够,又添了一箱车厘子和两盒坚果,凑了小五百块,拎在手里沉甸甸的,心里也跟着踏实,想着就算成不了,好歹给人家留个好印象。 那天下午他准时到小林家,进门就把礼物放在玄关的柜子上,客客气气地喊“叔叔阿姨”。小林坐在沙发上玩手机,抬头看了他一眼,就又低下头去。她爸妈倒是挺热情,拉着小周问工作、问家庭,小周一一回答,偶尔想跟小林搭句话,问她平时喜欢做什么,小林要么说“没什么特别的”,要么就是低头嗯一声。聊了快一个小时,小林突然放下手机,看着小周说:“我觉得我们不合适,你也别浪费时间了。”小周愣了一下,还想再说点什么,小林又重复了一遍:“真的不合适,你不用再说了。” 他看着小林没什么表情的脸,再看看旁边欲言又止的叔叔阿姨,心里那点期待瞬间凉透了。他站起身,说了句“那我就不打扰了”,转身就走。走到小区门口,风一吹,他突然想起那堆礼物,心里犯了嘀咕:我这是图啥?人家根本没把我当回事,我还热脸贴冷屁股,连带着把半个月饭钱都搭进去了。越想越觉得不值,干脆掉转头,又走回小林家。 开门的是小林的妈妈,看到他回来,脸上先是惊喜,连忙说:“小伙子是不是还有话要说?快进来坐。”小周摇摇头,指着玄关的礼物说:“阿姨,我回来拿一下我的东西,这些是我买的,我带走了。”这话一出口,屋里瞬间安静了。小林刚从房间里出来,听到这话,脸一下子红了,赶紧低下头,手指抠着衣角。她爸爸站在一旁,嘴角动了动,想说什么又没说出来,只是默默让开了路。小周把礼物一件件拎起来,说了句“不好意思,麻烦了”,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后来这事被小林的表姨知道了,在亲戚群里说小周“抠门”“没风度”,说哪有相亲不成还把礼物拿回去的。但也有人觉得小周做得没毛病,朋友之间吃饭还AA制呢,相亲本来就是双向选择,人家姑娘明确拒绝了,小伙子拿回自己花钱买的东西,既没骂人也没闹事,怎么就成没风度了? 我倒觉得,小周的做法算不上多“对”,但也绝对算不上“错”。他不是什么有钱人,那几百块钱是他辛辛苦苦赚来的,不是用来给陌生人当“人情债”的。有人说他小气,可大方也得看对谁,对着一个连基本尊重都懒得给的人,犯不着打肿脸充胖子。再说了,小林一家的反应也挺耐人寻味,他们觉得尴尬,或许不是因为小周拿了礼物,而是因为自己女儿的态度太冷淡,让人家小伙子觉得连这点“心意”都不值得留下。 相亲本来就是个互相了解的过程,成不成看缘分,但最起码的尊重得有。如果姑娘一开始就觉得不合适,大可以早点说,不用耗着人家聊半天再泼冷水;如果觉得小伙子的礼物太贵重,也可以婉拒,而不是等人家要回去的时候才觉得尴尬。小周拿礼物的行为,或许有点直接,但也真实,他没藏着掖着自己的想法,也没委屈自己去迎合别人,这总比那些表面大方,心里却一直耿耿于怀的人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