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44年8月底,“汉奸”郭绍绪宴请一众日本高官。酒酣之时,日本人已经东倒西歪,

1944年8月底,“汉奸”郭绍绪宴请一众日本高官。酒酣之时,日本人已经东倒西歪,眼看时机成熟,门外突然传来一声:“上炖鸡喽!”,伴随着喊声,屋里屋外的人纷纷掏出了武器。 郭绍绪生在伊川县葛寨村一个农家,家里祖上当过村长,手底下有点私兵,管着田租和村务。十二岁那年,祖父卷进族里械斗,挨了刀子没了,家里一下子散了架。他当时在外头舅舅家躲着,听说后就跑了路,投奔镇嵩军当兵。从端茶倒水的小卒干起,慢慢摸到枪杆子,升了小队长。 一次剿匪,他亲手崩了几个土匪头子,枪法准得像练过千百遍。回村时,他带枪上门,把当年害他家那四个仇家一个个收拾了,枪响四声,村里人虽怕他,也没人敢多嘴,因为他有军职撑腰。 后来他跟上司王凌云混了,王凌云是第十一集团军的人,战功不少。那年王凌云去重庆训练,家里来信说日军祸害伊川,村子烧的烧抢的抢,王母哭着求他帮忙。他没法分身,就派郭绍绪带几个弟兄回去探路。郭绍绪一到地方,眼见街头冷清,房子塌一半,空气里还飘着焦味。 王家老太太讲日军骑马进村,刀砍人畜不眨眼,牲口全没了。他听了,立马串联蔡甸乡和杜康扒村的抗日老哥们儿,马三俊、袁好文这些骨干,凑了六百多壮汉,组了个人民自卫团。名义上是自卫,实际冲着日本人去。他主动找日军报到,递上名册,捞了个伪团长当,百姓见他就躲,骂他是卖国贼。 这自卫团里头鱼龙混杂,一半是真抗日的好汉,一半是混饭吃的汉奸,那些汉奸没干过大恶,就是为保命和多要点粮票。郭绍绪管得严,挑了些可靠的搁身边,平时帮日本人抓人搜粮,骨子里却在挡着他们下死手。村里人背地里吐他唾沫,嘀咕他迟早遭报应,可他顾不上,埋头一年多,就为等个翻盘的机会。日军那边看他听话,赏了他不少,还准他请客。 这请客不是白请,郭绍绪早盘算好了,学了几手厨艺,每道菜都下点蒙汗药,酒里也掺,剂量刚好不露馅。来的七个日本军官,有机枪中队长和情报官,全是驻地骨干,干掉他们,敌方就瞎了眼。 宴请那天,郭绍绪亲手掌勺,菜是本地货,鱼鲜肉嫩,汤里加了菌菇。军官们坐下就夸,酒一上桌,郭绍绪陪着敬,自己的杯子总在倒满时偷偷倒空。那些鬼子敞开喝,酒劲上头,脸红脖子粗,很快就撑不住了。郭绍绪扶着他们躺下,退到门外,等全员栽了,才喊出那句暗号。 埋伏的手下冲进来,枪口一吐,七个军官全成了蜂窝。尸体拉出去喂狼,血没留痕迹,日军驻地乱成一锅粥,没头儿了,行动全卡壳。自卫团趁热打铁,突袭周边碉堡,毙了四十多个鬼子,伤的更多。王凌云家眷转走上山,郭绍绪带队钻伏牛山,甩开日军三中队的追兵,顺手烧了黄兑村和蠎庄,堵敌人的泄愤路。 这事儿一出,王凌云得了报,赞郭绍绪有种,当场收编自卫团进第二军抗日序列。豫西战场上,他们转战山沟,郭绍绪领头冲锋,端着枪过壕沟,干退日军侧翼。抗战赢了,他脱了军装回家,扛锄头下地,种田过日子。村里人慢慢知道真相,遇见他就点头,不再躲了。 1972年中日邦交,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华,点名要见郭绍绪,问当年亲戚下落,可惜郭绍绪前年走了,田中听了叹气,村里墓前只剩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