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欧盟这一刀砍向中国,结果却把普京送上了“新能源黄金赛道”。今年5月欧盟对华电动车

欧盟这一刀砍向中国,结果却把普京送上了“新能源黄金赛道”。今年5月欧盟对华电动车加征35.5%关税,本想打垮中国车企,没想到,真正笑到最后的,是克里姆林宫。 欧盟这回对华电动车加关税,本来是想护着自家车厂的摊子,结果玩脱了手。事情得从2024年说起,那时候欧盟委员会启动反补贴调查,瞄准中国电动车出口,说是补贴太猛,价格压得欧洲本土品牌喘不过气。7月份,他们先扔出临时关税,针对不同车企从17.4%到37.6%不等,10月底敲定最终税率,最高能到45.3%,加上原有的10%标准关税,总负担直奔55%以上。这波操作从2024年10月30日起正式落地,为期五年,欧盟的算盘是堵住中国车涌入欧洲市场的路子,保住大众、雷诺这些老牌子不被挤兑。 可现实呢,中国车企没傻等着挨打。他们一看纯电动车被卡脖子,就赶紧调整产品线,转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这些车既有电池续航,又能烧油兜底,欧盟的关税网正好漏了这个口子。结果,2024年下半年,比亚迪、奇瑞这些品牌的插混车在欧洲销量蹭蹭上涨,订单堆成山。欧盟委员会自己估算,中国品牌在欧盟电动车市场的份额从2019年的不到1%窜到2024年的8%,本来预计2025年能到15%,现在关税一压,纯电动进口量是降了点,但插混车顶上,整体影响没那么狠。欧洲消费者照样买账,因为这些车性价比高,价格比本土货便宜20%左右,开着省心,还不愁长途没油加。 更绝的是,中国车企没把鸡蛋全搁欧洲篮子里,直接把目光投向别处。俄罗斯市场成了香饽饽,尤其是2022年乌克兰冲突后,西方车企大批撤出,大众、丰田这些巨头甩手走人,留下一大摊子空白。中国车企闻风而动,从2023年起就加速布局。奇瑞在图拉州建厂,2024年产能扩到20万辆,长城汽车也跟进,投了上亿欧元搞本地化生产。长安、吉利这些也没闲着,纷纷在俄罗斯设厂或合资,生产从SUV到电动车的全线车型。2024年5月到2025年4月,俄罗斯新电动车销量暴增350%,中国品牌占了大头,Zeekr的销量就跳了三倍多。俄罗斯街头现在到处是哈弗、坦克这些中国SUV,市场份额直奔50%以上。 这事儿对俄罗斯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西方制裁咬得紧,汽车进口本来就卡壳,中国车企一来,不仅填了货架,还带了技术。俄罗斯本地供应商开始学着做电池组和电机,产业链从零散组装往完整制造迈步。2024年底,长城汽车在图拉的工厂就雇了上千人,带动周边就业,工资水平也跟着水涨船高。普京政府乐见其成,这不光是卖车那么简单,还帮俄罗斯绕开能源依赖,往新能源方向转舵。克里姆林宫的官员公开表态,中俄产业合作是长远战略,远超天然气贸易的价值。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电动车销量报告显示,中国品牌占57%,工厂周边供应商升级设备,从简单冲压到精密铸造,技术门槛一步步拉高。 欧盟那边呢,关税砸下去,本土车企没见起色,反倒更难受。大众和雷诺这些,技术迭代慢,成本高,电动车价格一浮,消费者直呼贵。2024年欧洲电动车渗透率从14%滑到13%,油价还跟着涨,民众怨气冲天。欧盟委员会本想通过这刀子保护就业,结果订单飞了,平价车没了影儿,消费者只能咬牙买二手或本土高价货。德国车厂高层私下抱怨,关税没帮上忙,还可能招来中国反制。果然,北京没客气,2024年底对欧盟白兰地和乳制品启动反倾销调查,航空领域也放话要加税。贸易战这东西,谁先动手谁吃亏,欧盟这回尝到苦头。 说白了,这波关税闹剧暴露了欧盟的短视。全球化时代,筑墙容易,自家后院先凉。中国车企产能过剩,本来就得找新出路,俄罗斯正好接盘。西方制裁让俄罗斯汽车市场空了两年,中国车一涌而入,价格低、质量稳,消费者买单,企业赚钱,政府还落好。普京借这东风,新能源赛道上加速跑,2025年东方经济论坛上,中俄代表签了更多协议,电动车出口直指中亚和中东。欧盟的关税,本该是打中国,结果把俄罗斯推上快车道,克里姆林宫稳坐钓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