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于凤至胸前溃烂赴美求医,一老外抱住她亲了一口说:你终于到了。 1897年,吉林

于凤至胸前溃烂赴美求医,一老外抱住她亲了一口说:你终于到了。 1897年,吉林怀德县于家宅院里降生了一个女婴,父亲于文斗是当地富商,为她取名“凤至”,寓意“凤凰来仪”。 谁也没想到,这个女孩未来会经历半生漂泊、一生痴守,于凤至自幼聪慧,13岁被张家相中定亲,1916年嫁入沈阳大帅府时,张学良还调侃她是个“乡下土丫头”,然而正是这个“土丫头”,用学识和气度征服了张府上下。 在沈阳,她不仅是掌管庶务的少奶奶,更是兴办学校的进步女性,婆婆赵春桂卧病时,她日夜侍奉汤药,张学良在外征战,她将府邸打理得井井有条。 1936年西安事变前,她本已带着子女远赴伦敦避难,听闻丈夫被囚,毅然抛下安稳生活回国,在贵州修文阳明洞的囚禁地里,潮湿的环境让她的胸前长出肿块,逐渐溃烂流脓,疼痛钻心时,她只是默默擦去额头的冷汗,始终挺直脊梁陪在张学良身边。 1940年春,于凤至的病情急剧恶化,溃烂的创口散发异味,高烧反复发作,国内医生束手无策,张学良红着眼眶劝她:“你必须走,为了孩子,也为了我。”通过宋美龄的暗中安排,一架专机将奄奄一息的她从上海送往美国。 飞机降落在纽约机场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出现在舷梯旁,美国前驻华公使詹森·肯尼迪,他快步上前拥抱虚弱的于凤至,在她脸颊印下一吻,声音哽咽:“你终于到了!” 这一举动背后,是国际社会对张学良遭遇的无声声援,肯尼迪曾与张家交往甚密,此刻的拥抱既是故人之情,更是一种政治姿态。 紧接着,于凤至被送往纽约哈克尼斯教会医院,主治医生温斯顿·比尔检查后神色凝重,乳腺癌已扩散,必须立即切除左乳,这位传统中国女性最初坚决拒绝,直到收到宋美龄的亲笔信:“活着才有希望。” 三次手术、漫长化疗让她瘦到七十斤,但当她听说张学良在狱中绝食抗议时,竟挣扎着下床录了一段话:“汉卿,我在好好活着,你也要。” 病愈后的于凤至做出惊人决定:留在美国赚钱营救丈夫,她带着仅有的500美元闯入华尔街,第一天便赚得800美元,证券经理们对这个穿旗袍的东方女子嗤之以鼻,直到她精准预测石油股暴涨,白天研究k线图,夜晚自学英语金融,十年间竟积累千万资产,被美媒称为“东方女股神”。 她在比弗利山庄买下别墅,特意留出张学良的书房,投资房地产时专挑带院落的宅子,只因记得丈夫喜欢散步,1964年收到离婚协议书时,她正谈着一笔重要交易,沉默良久后签下名字,对来人说:“告诉他,我永远姓张。” 此后她继续汇钱给张学良,在自传中写:“我挣的每一分钱,都是为汉卿自由那天准备的。” 1990年深秋,93岁的于凤至在洛杉矶寓所合上双眼,墓碑上“张于凤至”四字旁留有空穴,墓志铭仅一句:“等待是最长情的告白。” 三年后张学良站在这座墓前,老泪纵横:“平生无憾事,唯负此一人。”最终他却选择与赵一荻合葬夏威夷,空留比弗利山庄那栋爬满藤蔓的别墅,在夕阳中沉默诉说着跨越半个世纪的痴守。 于凤至的一生更像是一枚双面绣,一面是传统女性的坚韧痴情,一面是现代女性的独立果敢。她从封建宅院走向华尔街交易所,用病弱之躯撑起一个时代的爱情传奇。或许正如她晚年常说的那句话:“不是所有的等待都有结果,但所有的深情都值得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