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如我在诉丨这场离婚案里,藏着法官最暖的“人情味儿”

近日,辽源市西安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离婚案件,双方在法庭上剑拔弩张,通过法官的耐心调解,终于冰释前嫌,携手归家。

“我要离婚,还要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原告语气坚定地说。提及被告长期酗酒引发的无数次争吵,以及最终爆发的冲突,她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被告则在一旁沉默,偶尔辩解几句,语气中虽有不舍却尽是无奈,法庭的空气一度凝滞。

这场离婚诉讼,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火药味。原告态度坚决,认为这段被争吵和酗酒裹挟的婚姻早已走到尽头;被告虽有不舍,却不知如何挽回。按照法律程序,法官并未急于开庭审理,而是先开启了调解的大门。第一次调解,双方各执一词,矛盾丝毫未减。第二次调解,法官耐心倾听着两人的委屈,从夫妻相处的细节聊到孩子的成长过程,试图唤醒他们对过往温情的记忆,可原告依旧坚持要结束婚姻。

庭审当天,双方围绕离婚理由、财产分割再次据理力争,每一句话都像在原本破碎的关系上划下新的伤口。庭审结束后,法官没有就此结案,而是再次将两人请进调解室。

这一次,法官没有谈法律条文,而是从“家”的意义切入。“当初决定结婚,肯定是因为彼此有吸引对方的地方,那些好,真的全忘了吗?”法官的话,像一束暖光,照进了两人被愤怒和失望遮蔽的内心。他们开始沉默,继而断断续续地说起过去的甜蜜:第一次约会的公园、一起装修房子的夜晚、孩子出生时的喜悦……那些被争吵掩盖的温情,在法官的引导下渐渐清晰。

最终,被告主动向原告道歉,承诺会戒掉酗酒的习惯,好好经营家庭;原告看着被告诚恳的眼神,又想起两个女儿,轻轻点了点头。两人决定,暂时放下矛盾,回家一起生活。

不久后,法官对这个家庭进行了回访。电话那头,原告的声音里多了几分轻松:“他现在很少喝酒了,主动承担了家里的农活,对我也更好了,偶尔喝酒后也很注意自己的言行,我觉得现在挺好,目前已无离婚打算。”简单的几句话,却藏着最真实的幸福。一度剑拔弩张的夫妻,在法官的一次次调解下,重新找回了家庭的温度。

不是所有的矛盾都需要用判决来终结,有时候,一次耐心的倾听、一句温暖的引导,就能让濒临破碎的家庭重归于好。这场离婚案的转折,不仅是法律对家庭关系的审慎守护,更是法官用“人情味儿”搭建起的桥梁,让爱与责任,重新在这个家里扎根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