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最“不听话”的战士,也是让首长最头疼的兵,师长让他抓“舌头”,他灭对方一个班,让他守桥不被炸,他灭对方一个营! 2020年,莱阳市前万第村的徐永波正在整理姥爷董明德留下的旧木柜。 当他摸到柜子底部的暗盒时,指尖触到了一叠硬纸壳,掀开一看,泛黄的证书上“特等功”“二级英雄”的字样赫然在目,旁边还附着密密麻麻的战功记录:四次大功、七次小功,参加战斗二十余次! 这个平日里沉默寡言、退休后当村治保主任的老人,怎么会藏着这么惊天的秘密? 1950年10月,董明德跟着志愿军第42军125师跨过鸭绿江,彼时他已经是373团七连的排长,在此之前,他在解放战争里当过侦察班长,一手侦察伪装的本事练得炉火纯青。 部队刚进入德川地区就犯了难,手里的地图简陋得可怜,别说摸清敌军部署,就连准确路线都找不到。 师长王道全急得直跺脚,最终拍板:派人参战抓个“舌头”,也就是俘虏,问清敌情。 这个任务,落在了以胆大心细出名的董明德头上。 出发前,团长特意嘱咐他带一个班的战士,反复强调“只侦察,别恋战,安全第一”。 可没过多久,通讯兵就带来了让团长瞠目结舌的消息:董明德把一队南朝鲜巡逻兵端了。 原来他压根没按常理出牌,先摸了支敌军小队的装备,让战士们换上对方的军服,大摇大摆地在敌占区“巡逻”。 为了引蛇出洞,他还在山坳里升起篝火,果然没多久就招来十个美军士兵。 这些美军见他们穿的是友军衣服,毫不设防地坐下来指手画脚,董明德陪着笑脸点头哈腰,等对方彻底放松警惕,他突然抽出匕首,战士们也立刻动手,眨眼间就解决了七个敌人,剩下三个成了俘虏。 当董明德带着战利品回到营地时,团长又气又笑,气他擅自行动险些暴露目标,笑他居然真的摸清了敌军的兵力部署,这趟侦察比预想中收获大得多。 董明德从小在村里拳坊练功,身手矫健,上了战场还特意把枪托换成铁质的,近身搏斗时能当武器用。 有次拼刺刀,他一箭步捅倒一个敌人,身后又扑来一个,他头都不回,胳膊一甩,铁枪托狠狠砸过去,对方当场倒地。 还有一回跟土耳其士兵缠斗,对方身高一米八多,把他按在地上,他凭着一股韧劲翻滚着压上去,双手像铁钳似的扼住对方喉咙,直到对方没了气息,站起来还不忘踹几脚确认。 可再勇猛的战士也扛不住战场的创伤,一次追击时部队误入雷区,炮弹在他身后炸开,他被埋在泥土里,二十多分钟后才被扒出来,从此头部留下了后遗症,时不时会神志不清。 1953年战争结束,董明德跟着部队驻防广东,1956年因为精神疾病发作,治疗后复员回了莱阳老家。 那些战功赫赫的证书和奖章,被他锁进木箱,压在了柜子最底下。 村里人只知道他当过兵,没人知道他是特等功臣,他当了大队治保主任,管着农田看护和治安,谁家下水堵了、暖气坏了,他都主动去帮忙,就像个普通老农。 老伴早逝后,他一个人带大四个女儿,日子再难也从不张口找政府。 大女儿曾提议申请补助,被他断然拒绝,他说那么多战友都牺牲了,自己活着就该知足,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直到2007年董明德去世,这个秘密都没被人发现。 2020年,外孙徐永波发现那些证书后,特意去退役军人事务局查证,才确认了姥爷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