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日报
在沈阳北陵公园、故宫等标志性景区,常有一位精神矍铄、手持相机的长者穿梭于游客之中。他时而耐心地指导站位,时而敏捷地按下快门,用流利的英语与外国友人简单交流,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这位老人,就是退休干部于冶。八年来,他免费为来自70多个国家的游客拍摄照片超过8000张,用镜头搭建起传递沈阳温度、促进中外交流的“友谊之桥”。
2017年,于冶从金融系统退休,进入辽宁省老干部大学系统学习摄影。在光与影的世界中,他萌生了一个想法:“何不用所学为来沈游客服务,同时提升技艺?”于是,公园、广场成了他的“移动影棚”。在于冶居住的小区,一位名叫罗米娜的坦桑尼亚留学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抓拍了许多罗米娜与孩子们互动的温馨瞬间,并将照片悉数赠送。罗米娜惊喜不已,连称“这是最珍贵的礼物”。毕业前夕,她特意邀请于冶为全班同学拍摄毕业照。当罗米娜回国后通过微信转来酬劳时,于冶坚决退回,他说:“友谊无价,影像传情。我能为沈阳的友好形象出一份力,就是最大的回报。”
于冶的镜头,不仅记录笑脸,也承载着深沉的家国情怀。每年清明,他必赴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用相机记录社会各界缅怀先烈的庄严场景。
整理海量照片、精心修图、逐一发送……这份“免费事业”让于冶常常忙碌至深夜。于冶说:“我是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党员。沈阳正加速建设国际化都市,我虽已退休,但能用镜头向世界讲述沈阳故事、展示家乡形象,这是使命,更是光荣。”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记者徐娜通讯员尹晓颖